春之蛰动·处处逢春——刘诗昆万象新天幼儿园大班组“惊蛰”节气主题活动

创建于2024-03-04
阅读 16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之蛰动、处处逢春”,为了让幼儿亲身感受节气的变化,了解惊蛰的风俗习惯,刘诗昆万象新天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惊蛰”主题系列活动, 快和萌娃们一起倾听惊蛰的声音, 探索春天的秘密吧!

惊蛰·猜一猜

    小朋友,你能在这两张图里找出哪张是惊蛰吗?

惊蛰·看一看

     惊蛰,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蛰,即动物潜伏冬眠。古人认为是春雷惊醒了昆虫,此节气也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03:51

惊蛰·测一测

小朋友们可以看看温度计或者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从惊蛰节气开始,观察、记录温度上升的过程,了解春天气温回暖的自然现象哟!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至惊蛰,地温升高,使冬眠的小动物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就开始从冬眠状态复苏,因此称为惊蛰,就是把蛰伏的小动物唤醒的思从自然界来说,惊蛰以后,大气层冷暖气流变大会出现雷电天气,因此,有惊蛰打雷醒百虫说。我国古代的人们非常重视惊蛰节气,因为惊蛰一到,忙碌的春耕就要开始了。

“知”惊蛰

        “惊蛰”如约而至,何为“惊蛰”?老师通过讲绘本故事、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多方面、多形式诠释了“惊蛰”的节气文化,让萌宝们了解节气、走进节气,感受时间与生命的轮转循环之美。

“听”惊蛰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惊蛰这天,古有雷神击天鼓,今天我们小朋友也利用这个节气来敲敲鼓,听听小鼓发出的咚咚声,寓意万物生长。

“绘”惊蛰

        这草木勃发的节气,孩子们在实践中品味着惊蛰节气的民俗文化,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心中的美妙画卷,诠释一种别样的春暖花开,继续探寻惊蛰的秘密,寻找春天的发现。

        惊蛰,唤醒了春天的梦!迎来了繁花似锦的季节,春色缓缓归,春花缓缓开!“惊蛰到,万物醒”,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用巧手制作的惊蛰景象吧!

“颂”惊蛰

        春天的诗意藏在初生的万物里,藏在一抹温柔的光里,藏在树梢或是小朋友的眼睛里,萌娃们用欢快的手势舞和春天打招呼,欢迎春天的到来。      

00:25

        古诗有云,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读时令古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00:30

“品”惊蛰

         吃梨是民间流行的习俗,因为梨与离谐音,有远离的意思。惊蛰又是昆虫苏醒的时候,在这天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温馨提示

        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阴雨天气多,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感冒。万物苏醒,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所以小朋友们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注意卫生,不要吃生冷食物,加热后再食用,使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日常的保健也是十分重要的。

春忙不减衣      

         惊蛰常有倒春寒现象,故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 这个时候衣着可下厚上薄,穿衣遵循“背暖、肚暖、足暖,头和心胸要寒”的要领,以手脚暖、背后无汗为大原则。当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

预防疾病 避免过敏

        进入惊蛰,多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是流感、腮腺炎、脑膜炎等传染病的高发期。尽量少带幼儿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房间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     

         惊蛰一过,百花盛开,空气中扬着花粉、柳絮等,如果幼儿对花粉等过敏,应尽量减少户外暴露的时间,外出时要戴口罩。

春之蛰动、处处逢春,

一切美好悄然发生。

在感知节气变化的过程中,

小朋友们沐浴着传统文化洗礼,

聆听着民俗的声音,

传承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我们将继续推进节气活动的深入开展,

继续探寻自然的奥秘,

体验自然的神奇······

阅读 16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