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孩子的独立性是指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内容,使孩子从小能适当地自我估计,具有自信心,有为实现某种愿望而具备的坚韧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首创精神。“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少父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独立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往往把孩子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其结果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束缚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庭因素至关重要。那么在家庭生活中该从哪几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一、创造锻炼机会,增加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二、遵循成长规律,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劳
动能力的培养。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尊重好奇心,激发探索欲,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即懒惰。再加上很多父母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孩子就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孩子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四、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想问题不够周全,应该听大人的话。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多给他们机会自己拿主意。我们的传统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却总是忽略去倾听孩子的需要,生活琐事总是由父母一手包办,这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遇到任何小事都会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大人,从而阻碍了独
立性的培养。一个人的成长不可避免的有成
功,有失败。身为父母,要多给孩子机会,培养孩子自己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碰钉子,感受失败,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父母的使命是为孩子塑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环境。
具备独立能力的孩子,习惯了自己处理身边的琐事,而且能够从每一样事物的完成中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因此会变得更有责任心,更有担当。责任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只有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在不断的奋斗中掌握前进的方向,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