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主题征文

泰然
创建于03-04
阅读 6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打罢春、冻犟筋/田海石

2、春节话 “赶年集 和拜 年“磕头”/田海石

3、春节拜年话亲戚之“堂亲、表亲” /田海石

4、心有春天,灵魂有香/王路梅

5、年味回忆“放鞭炮” /田海石

6、无你不成江湖/陈剑

7、记忆中的年味/田海石

8、儿时的新年/定凯

9、早春二月春情在/白冠军

  打罢春、冻犟筋 

                                                              田海石

  癸卯年腊月二十五立春,按农历农历二十四节气纪年,甲辰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五立春这一天就正式开始了。

   九九歌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就我们冀南地区而言,一、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三、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六、七九、八九,已经可以闻见春的气息,暖阳照身;到了九九,已是“惊蛰”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今年龙年甲辰年春节正好六九天气气温回升,大年初一就风和日丽风和熙熙,给过年气氛增添了气氛使人有一种大年初一暖洋洋、一年好兆头的期盼,最暖和的一天大年初四温度达到了20℃,真是如春天降临一般。

 可是天气变化高深莫测,九中有伏、伏中有九,也就是说数九寒天里边也有暖和的天,而三伏天里它也有凉快点的时候,古代人根据气候变化总结的经验非常符合现在科学,比方说现在的暖冬效应,不就是九中有伏的对照吗?

   九九歌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就是立春以后温度已经渐渐的升高,河边看杨柳已经生芽、冰冻的河水已经化冻、大雁已经迁徙归来,勤快的人已经开始春耕生产。

   但是天气变化也是很大的,有句俗语“打罢春冻犟筋”,我们这里说立春也叫打春,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立春后天气暖和了,人门都脱去厚棉衣进行换季衣服,因为气候波动过大,有时候早起、上午,下午波动在十几度以上 ,有的人爱翘穿的比较薄衣服,中午暖和下午冷,穿的薄的冻的哆哆嗦嗦,不是有句春捂秋冻的谚语,谁让你爱翘穿的薄,不穿厚点捂着点,冻着你个有犟筋的人,这就是打罢春冻犟筋的由来。

  有此可见古代的中国人对天气的变化经验丰富,有一些民谚语都是非常使用的 也是和现在科学吻合的,这就是伟大聪明的中国人民文化。

春节话 “赶年集 和拜 年“磕头”

                                                            田海石

  春节是一个团圆祥和的节日,每一个国人对春节的重视是有目共睹和亲身体会的。

  从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谚语开始,以后的日子男女老少都在为国春节而忙碌着每一天。

  特别是农历腊月二十以后,就俗称年集,说年集实际上已经是乱了集日 ,平常的逢双日或单日集也打破了,这会儿称为乱集,也就是置办年货天天街上人山人海,买卖兴隆,每天都是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这些 ,因为超市里一站式购物,物资丰富要啥有啥,可能几个小时年货购置已完,我们七零后那时候物资还很匮乏,很多辅食凭票、布票、粮票、糖票等等,过春节就是赶年集置办年货是一件一件的来,今买个扫帚、,明天买二斤海带、后天买二斤粉条,反正的多赶几个集挑挑拣拣,赶到腊月二十八、九就算大功告成,那时候年三十街里基本上卖东西就没人买东西了,那时候的人也没啥事,非的多赶几个集也就觉得买的年货质高价优一般心里踏实。


   过罢大年三十除夕之夜,那就是拜年“磕头”重头戏来了 ,大年初一我们这说是“起五经”一般情况都是在凌晨四、五点开始起床 ,也有的二点多钟点炮的,据听说起的早了上罢供看天过早,又睡了一觉才去

 拜年磕头。大部分家庭都是在五点左右开水上供 ,孩子们也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力所能及的 帮助大人端贡养、贡菜、烧香拜神、散黄标纸金箔,供神祭祖完毕后,大鞭炮一挂噼噼啪啪响成一片 ,可以说从四点钟一直响到七点左右那是雷鸣闪电一般,真是壮观。


  点罢鞭炮拜年磕头开始,先给自家家里祖子(一块布供奉着祖先的名字和辈分)磕头,紧接着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大爷叔叔、婶子大娘一家人磕头,紧接着去本氏家族开始拜年磕头开始。先到一个辈分最高的家庭拜年磕头,家族人士都每年默契的集中到辈分最高的家族家中,给本族长辈拜年磕头后,就开始本街道外姓家族家中拜年磕头开始了 ,满街的拜年磕头人群队伍甚是壮观 ,有的拜年队伍十个人,有的大几十人,家族更大的上百人那真是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拜年队伍在大年初一的农村街道上,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从。

  农村的拜年磕头那可真是磕头,双腿跪地那头磕的是蹦蹦的响,辈分大的叫请头,端着筐子盛满了核桃、花生、瓜子、柿饼子,给大人们散烟,孩子们你一把我一把的往兜里硬塞 ,害羞胆怯的孩子有的把新衣服裤兜都给你塞咧了,村民门的团结祥和景象如今历历在目,那时候老乡们在过去的一年中的不高兴 以及和谁有点过节小矛盾 ,随着上门拜年磕头也都化解、一切一切的不愉也都随着鞭炮的轰鸣烟消云散,新的一年开始,新的向往新的生活,新的开始。

正月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磕头,新姑爷大部分都是初二或初四上门去拜年磕头,初三一般不串亲戚,只有家里有去世的人家还没有过三年的招待亲戚,这些人家就是先上坟祭奠去世先人,回来后拜年磕头。初五、初六一般串亲戚都是比较老的亲戚家、表叔、表舅等一些亲戚,那时候谁家亲戚多能串亲戚到初十,只要不过初十都算大年,都可以串亲戚来回走的,那时候都是互相吃饭,拜年磕头,不像现在一天串多家亲戚,扔下礼物就走,像送快递似的。


   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物质生活越来越 ,工作也越来越繁忙,对很多民俗活动也日益缺少,加上现在娱乐文化生活越来越多,一些民俗活动逐日减少,像拜年磕头串亲戚等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几年网络发达,微信拜年、短信拜年、视频拜年也是越来越盛行 ,但是至亲至爱的长辈拜年磕头的风俗还在执行,我想新式拜年新式新办也是时代的发展,也是平等友爱的体现,也很赞同和支持。我觉得家族氏拜年磕头的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民族民俗礼仪,也值得传承下去,这一跪拜也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礼仪之邦的精髓,我觉得这一跪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道,也是对儿女的一种教育,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零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还有很多关于拜年磕头的民俗,以后会都写一写,让年轻人也都了解了解。不知不觉今天已经大年初七了,元宵节一天天近了 ,朋友们热闹的元宵节我们再相会。


春节拜年话亲戚之“堂亲、表亲”  

                                                                 田海石

中国文化说起亲戚的关系经常一句说∶姑舅亲辈辈亲,姨娘亲蔓菁根,这是啥意思呢?说的是姑舅表亲来回走动几辈子还是那么亲近互动,而姨娘亲就如蔓菁一样(一种植物)姨娘去世了就断根了,不亲近少走动了 ,特别最厉害的一句是‘老奶奶后代正根霸’这意思是老奶奶后代就是父亲的表叔家这门

亲戚。

有的地方也说上“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表亲堂亲说的就是情戚之间的关系,听起来关系非常的复杂绕嘴的,其实当你系统明白之间的关系后,里边的关系问题都捋清了。所谓“堂”和“表”其实就是内亲外戚的意思。


说起表亲,表有外的意思,所以在我国古代表亲也就是外戚的意思,是家族之外的亲戚。这样的亲戚关系通常是由婚姻而结成的,比如姨家、姑家、舅家,都是通过婚姻关系形成的。姨家的称为“姨表亲”,姑舅家的称为“姑舅表亲”。

 女方从自己的家族中嫁出成了别人家的妻子,古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说法,古代女性在社会中是属于从属地位,嫁到夫家就要冠以夫姓,名字就没有了,都以夫姓加自己姓氏,比如一位姓王的姑娘嫁给一位姓张的男子,那么这位女子就叫称作“张王氏”,也就是说不管在娘家前的名字叫什么再好听,也得这样称呼。还有的在娘家就没有名字,就叫大妮、二妮一字排开,到嫁人嫁人后就随夫姓了。

女子嫁人作人妇后,就不在自己的娘家里生活,和娘家人就见面越来越少,显得关系也就远了,这就是“表亲三千里”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超过三千里的表亲关系就渐渐疏远了,因为古代的交通并不发达,所以也就有一定的道理了。


“堂亲五百年”,堂亲是指一个家族、宗族的人。“堂亲”多是指父亲兄弟、叔伯等之间同辈的关系,四世同堂就是四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个屋檐下。在我国古代特别注重家族关系方面问题,只要有长辈在,就几乎不会出现分家的情况,再加上以前人丁兴旺,逢年过节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就要修建祠堂,同时也要修家谱。堂在古代还有正统和嫡传的意思,比如古代的哪个皇帝过世了,没有子嗣,就可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叔叔或者是堂哥、堂弟,但绝不会传给自己的姑父或是表哥、表弟。古代的习俗子女们都随父亲的姓氏,但是只有男子能进入家谱,意为本家。在中国的传统认知里,一个家族中的人都是住在一起的,同族最大辈分称为族长,宗族间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一起商量,或者互相照应,走动的多了,自然关系就亲近了,多年相亲相爱“堂亲五百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说起堂亲和表亲区分起来有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姓氏,和自己同姓的就是堂亲,不是同姓就是表亲。当然这种区分方法也不完全绝对,比如姑姑嫁了一个同姓人,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同姓了。

实际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住除了自己叔伯的子女后代,其他的都为表亲。

堂亲和表亲在古代社会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把人与人之间的亲戚指教亲疏远近和薄厚展现的淋漓尽致,如今的社会这些都已经改变了不少。伴随着现在的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没有了兄弟姐妹,他们的子女已经没有姑姨舅,取而代之的只有堂哥、堂姐、表哥、表姐,也就没有人再去论了,直接称呼为哥哥、姐姐了。也许再和现在的独生子女年轻人们说起“堂亲、表亲”五也只能算是历史知识而已了。


心有春天,灵魂有香

                                                                 王路梅

    在医院住一段时间后,渐渐竟已习惯了这样的慢生活。

    早上六点半左右,会被前来打扫房间保洁大姐的推门声,开灯声唤醒,简单打个招呼后,我习惯转头看向窗外。立春过后,天气渐暖,虽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常常希望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今天天空湛蓝,如水洗过一般清澈无比,橙黄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心里瞬间觉得暖暖的。

    这时,孩子起床,拿脸盆去门外热水处接点热水,再到屋内卫生间接点凉水,调兑好温温的水,端到病床前让我洗漱,刷牙杯水也会这样,细心到牙膏都会给挤到牙刷上,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早饭是茶叶蛋、小米粥,可能米软糯细滑吧,熬出来的粥黏腻软香。搭配简单的小菜,吃一大碗粥,肚子暖暖的,整个人既满足又幸福。

    八点前护士会来给量血压、打肚针(肚子上打一针,说是防血栓,常常感觉特别疼)每天必不可少!输上液(根据伤者病情,天数不等同。)我输液十几天,每天几乎都需要一大晌,没完没了的输液真能考验耐心。同屋病友输液时忍不住要小便,陪护家属不得不举着吊瓶,搀扶着慢慢挪进厕所,我看着就揪心,担心万一跑针了呢。所以我常常输液前把一切准备就绪,即便千方百计打算也会有意想不到。有次输液就滴的特别慢,平时四瓶12点就输完了,此刻还有一瓶半没输,想像着滴水穿石、想像着铁棒磨成针,而且十分想小便了,却硬生生憋着!那一滴一滴的输液水,看得我异常焦虑!

    医生会在主任的带领下,每天按时查床。高高大大的主任看起来十分威严,倒也菩萨心肠,常常嘱咐我注意多抬腿,勤锻炼,多和主治医生配合等等,我想他应该对每个患者都有所了解吧,否则怎么说得头头是道。说起主治医生,我不得不说我同屋病友,她简直就是她主治医生的铁粉。这么说吧,她因为腿伤的严重,床边如果站着人,她会盯着那人一举一动,怕别人一不小心碰到她腿,会提心吊胆。她家人给她换隔尿垫时稍微接触到她的腿,她几乎立刻毛就炸了,出口骂人,但如果是她主治医生,检查她腿恢复怎样时,咋的摆弄她的腿,她都没事,人的心理作用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对医生依赖到:即使过年放假,医生天天来看她一眼,她才安心,否则她寝食难安。60岁的人了,把对腿伤能治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生身上,这有多信任主治医生啊!我的主治医生是我车祸来急诊时,他正好值班,我顺理成章的成了他的患者。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我左足第2,3跖骨粉碎性骨折,进出手术室三个半小时,刀口缝了五针。他尽量让患者疤痕小些。他又是个善良的人。手术后第一次换脚上纱布,血水把厚厚的纱布浸透了,又风干了,他小心翼翼一层层轻轻拆下,温柔的样子很帅!有时我觉得当医生真的很不容易,想想患者的脚,被石膏固定,每次换药那种气味,不是人人都能忍受吧。不得不对医生肃然起敬!

    午饭后,休息一会儿。初春的阳光照到床上的地方,暖洋洋的,照得人身体酥软,脑袋放空片刻。

    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最好打发。看书,书中的许多文章都很喜欢,作者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而我却从中读到了自己的内心。文章,看了一篇又一篇,拿出笔来圈圈写写。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做标记。这样一本书读下来,就积累出了许多的灵感,也触动了许多的思绪。就像生活,大部分都是平平淡淡的,没有跌宕的剧情,也不会一路繁花似锦,而我却喜欢从中寻觅美好与欢喜。一花一草皆有韵味,一餐一饭皆有滋味。守着淡淡的光阴,在凡俗的烟火里,心中留一份馨香,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的井然有序。屋内平和、温暖和寂静,不想去考虑其他繁琐的事情,只想守着当下的踏实与妥帖。

    生活,慢下来时,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风景。细微的、零碎的,一点点充实着偌大的人生。当下的一切,平淡而真实,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留住简单与豁达的心境。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爱去温暖这个世界。心有春天,灵魂有香!

    作者简介

    王路梅,肥乡区第四中学教师,邯郸市作协会员。2020年获邯郸市“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征文优秀奖,2023年获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主办的首届“春满园杯”文旅采风征文大赛三等奖。曾在《邯郸日报》《邯郸晚报》《邯郸文学》《德州晚报》《在场散文》《雪绒花原创文学》《中乡美文化》等报刊杂志媒体发表文章。

    电话:18031079259

     

年味回忆“放鞭炮”

                                                            田海石

回忆小时候的年味,最浓的就是过年放鞭炮。每到农历腊八以后,我父亲单位后边的街上的炮市上有卖鞭炮的,开始只是零星的商家,二十之后到除夕集市上鞭炮商家云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好似演奏春节交响乐 ,鞭炮商贩们争先恐后的叫卖声、噼噼啪啪的试鞭炮声,炮市上而那烟雾缭绕的情景,让人如同感到仙境一般诗意环境中。

    我们这里说买鞭炮论挂,称呼一挂鞭或一挂炮,我家最少买八挂鞭炮,都是在年前要一次性购买好。像我家除夕晚上时放一挂,年初一起五经拜年前放一挂,破五放一挂,元宵节放一挂,正月十六送老天爷放一挂,送柱子时放一挂,正月二十五仓管生日放一挂,二月二龙抬头放一挂,把购买的成挂鞭炮就放完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迎新年”过年的鞭炮是农民们庆贺丰收的喜悦迎接新年的向往

那时候的鞭炮的量词是多少响或多少头两种说法,一挂有100响、200响、500响、1000响、最大2000响,也可以说多少头,有机制鞭炮、有个人卷的鞭炮,相对来说机制鞭炮便宜点,人工卷的鞭炮贵一点,声响不一样,人工卷的鞭炮声音更大更脆一些。

年三十准备一个长且结实的木棍或者竹竿用来挂鞭炮,如果若自家院子里有大树,就把鞭炮挂在树杈上,如果点的头数多一些大鞭炮,有就把鞭炮顺着树枝缠绕着下来,像一条龙在盘树上一样壮观。


除夕早起是大米干饭,中午是包素饺子上供,我和弟弟争先恐后的给供奉神灵前端碗上供,奶奶一喊供上齐了放鞭炮吧!我和弟弟抢着拿个香头跑到鞭炮的跟前点着捻,只听炮捻子呲呲响着紧接着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来,震耳欲聋声中赶紧捂住耳朵,身体也不由自主的往后移动着。那时候人工鞭炮的声太响,最后还有几个坠子崩啪的响声更高,左邻右舍也是前前后后鞭炮声不断阵阵起伏。噼噼啪啪鞭炮燃放完后,父母总是说千万不要去抢哑炮,因为炮纸在燃烧中会吧哑炮再次点燃,闹不好就会把手崩着,轻则红肿重则皮开肉绽,每年有小孩心急抢哑炮被崩伤手的。

记得大年初一放鞭票炮的时候,树上的鸡的被吓的噗噗愣愣飞到树尖上,胆小的鸡从树上都掉下来钻到旮旯里吓得不敢动。家里的看门狗是旺旺大叫,就属山羊绵羊羊儿稳如泰山一样,如若无事一样眯缝着眼看着鞭炮滋滋闪光爆炸声,猪圈里的猪是惊恐万状哼哼乱叫,这个时候我奶奶老说“羊是好汉,猪是水弹”


过一阵子后,炮纸没有明火不再冒烟,我和弟弟开始收拾战场 捡起来未响的“哑炮”,运气好了能拾起来十几个,把哑炮再次分类,短捻的以后点着玩,没捻的弄开把炮药倒出来集合一块自制小杵花(也可以叫小土烟花)晚上放自制作的土烟花,也是非常的壮观。


父亲再买鞭炮的时候,经常多买十几挂200头的,就是给我们放,我和弟弟把成挂的鞭炮拆零两个人平均分开,从除夕到元宵节每天把拆零鞭炮单个放,单个放有胆量的用手拿着点着捻后快速的扔出去,有的在空中就爆炸了,也有不慎崩住手的。那时候吧男小孩子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胆子挺大反应力也很快,点炮就成了最高兴的年味最好的活动,那段日子就是鞭炮的世界。


那时候过年放成挂的挂鞭炮拆零的鞭炮,还有二踢脚也称两响威力非常大,咚一声升上天空有五十米左右,咣的一声在空中炸响,大人或胆子大的少年敢用手拿着放,一般都是放到地下燃放 二踢脚可不能放错了方向,那样会两响都在地下震耳欲聋,而且有崩伤人的危险性。


我们这现在提倡环保,禁燃鞭炮也是好事,实际也有很多缘由,就是前几年有的放鞭炮不是为了高兴过好民俗节日,比阔摆富炫耀,一放就是上万头的攀比心理,邻居放了一万头我就两万头,互相攀比心理成风,我记得前几年每到除夕到初五那几天空气污染指数很高,每天雾霾严重与大量燃放烟花爆竹有很大关系。

现在每到年关时候,总能从回忆儿时的鞭炮声带给我们的深深回味,永远怀念小时候缠缠绵绵的鞭炮声中民俗年味。

无你不成江湖

                          ——纪念去世两周年的一位挚友

                                                                陈剑

    春天来了,他却走了,走得那么遥远。

    快两周了,诸多往事来到眼前。

    2020年的腊月,好像临近春节了,我们相聚在五期8号楼。那天不知怎的,鬼使神差,灵感萌动,我在送你书的扉页上,居然挥笔写下“无你不成江湖”。你接过去,打开看看,眉毛向上一挑,微微一笑,很高兴地要收起来。旁边的路老员外拿过看看,高兴地哈哈大笑:“这几个字题的很有意思。”

    “很有意思”,就是对我所写内容的一种首肯,也是对你性格、能力的认定。

    “无你不成江湖”,是我心迹的表白,也蕴含着对你的崇敬和信服。

    多少年了,你一直走在我的前面,对我有一种深深的影响和引领。你协调关系的睿智,处理问题的缜密,风趣幽默的语言,现场驾驭的水平,都是被世人认可和称赞的。好像你掌握着处理所有复杂事务的密码,有你出面,就不再发愁。

    你的一生,留下了多少佳话、笑话、趣话,简直也像经典和神话。

    从入学旧店高中算起,我们用半个世纪的交往,用真情浇灌的友谊,堪称坚固、纯真,毫无杂念。

    旧店村供销社西边路北那个农家小院,门洞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小门房,西侧的那个门房,留下了我一层又一层的足迹。尤其难忘的是1974年1月6日,高中毕业的第三天,我们结伴去广平照相,我在那个小门房的土炕上小住一晚。早上,伯母特意捞了小米干饭、菠菜叶汤款待我。那种情份,在当时的条件下,可是发自内心的把我当贵客来看待的。在我离开这个小院40多年后的2018年5月5日,我与朋友去旧店公干,特意来到你的故居、我曾经居住过的小门房看了看,小门房的房顶已经坍塌,院里枯枝坠落,一地杂草,满目荒凉。好像在告诉我:当年款待你的那位老人已经远去。心底顿时涌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结和悲凉。

    刚才,我特意翻看了那天我们在广平拍的那张照片,我们三人,你站在最右边,一脸的纯真、恬静,好像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你,确实在人生旅途做到了风生水起,宏图大展。面对芸芸众生,江湖是非,红尘恩怨,你总是游刃有余,应对自如。最早在县木工厂,你从油漆工做起,在一些家具、建筑物上洒下了你的汗水。1975年秋季的一天,我与你行走在县城大街上,路过百货公司,你一指二楼东侧的窗户说:“那上面的油漆是我刷的。” 是那种浅绿色的。哦,你是工人阶级一员了,脸上带着一种自豪感。

    你到县委党校后,与我物理上的距离近了许多,也为我们接近提供了便利。1976年的夏天,我给生产队卖西瓜,和邯郸水电学院谈好了一切。只是大雨阻隔了汽车,我们把西瓜倒腾在了定魏线。眼看到下午了,汽车还没来,家里也没有安排送饭,饿得我和另一位头昏眼花。万般无奈,别无选择。我抱了俩西瓜,光着脚丫儿,趟着水,走到党校。你看到我赤脚抱俩西瓜去,很感动。听说我没吃饭,从伙房买了三个白面卷子,因为不是吃饭点儿,也没有菜,但那卷子真是好吃。我问你的婚姻之事,你笑笑说:“前边俩,各有原因,黄了。眼下这个刚有人牵线。”“哪儿的?”“东北高的。”然后你报来较详细的信息。我一听“哇,亲戚。我们是亲戚。”你也很是惊讶,真是太巧合了。

    临走,我还惦记着另一位看瓜的人,又给他带了三个白面卷子。那时,公职人员的口粮是定量供应,一个月24斤口粮指标,细粮供应是30%,我还于心不忍嘞。

    1977年年底,我结束了插队生活,被分配到大西高粮站。你听说后,在一个傍晚专门去看我。我借了同事的精粉面条,用白菜叶炝锅“款待”你。后来我总想,我咋那么傻?咋没有弄瓶酒,庆祝一下我们的相聚,浸润一下我们的感情?我真不懂事,现在想想还懊悔不已。

    那年的深秋,我刚刚学会摄影,我约你一家,到肥乡烈士陵园拍全家福。当时那是肥乡最好的风景了。枯草幽深,树木萧条,可是抑制不住我们满心的喜悦。

    1990年春天,我的左眼视力出现了问题,我们结伴到省三院。馆陶籍的那个女教授在为我检查,一直查了有40多分钟,你一站在我的身后,为我壮胆。

    甜美的回忆总带着一种魅力,美好的往事总在眼前浮动,纯真的友情丰富了我们的交往。在友情面前,所有钱财都是其次。多少年了,只要我有某种需求,你总要满足。有困难,你总要资助。那年我们和另一位挚友喝酒,无意中说到当年当民兵的日子,我们仨人所在的村都有步枪和半自动步枪,只是没打过手枪。你说没事,明天我们去靶场。第二天,一把五四手枪,满满一整盒子弹,我们在李庄靶场兴高采烈地玩了一下午。

    师生情,不可忘;同学情,当珍惜。你和另一位挚友的感恩之心,组织能力体现于方方面面。每年正月初六,我们20多名同学都要到老师家一聚,已是惯例。你都是倡议者、组织者、参与者。那时我们是何等的开心、热闹,老师的脸上也绽放出笑容。叙旧情、述当今、话未来,热闹喜庆,情感纯真。美酒浸润了感情,话语加深了印记,嬉闹调节了气氛。我们从来都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无所顾及。

    十多年来,在天津、北京、廊坊、邯郸退休的、当年在旧店高中为我们付出过心血的几位老师,几次回来故地重游,我们自始至终陪伴左右,浸润了我们师生情感。多温馨的一幕,多令人难忘,谁知挥手之间,这些都成为了往事。

    人生无常啊,这才几年,当年的景象还如同昨日,现在却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如何不让人伤感万分?!不是么?有情况的走远了,有想法的脱离了,太势利的不来往了,当年的繁盛成为了美好回忆,只是那番境况再也不能还原了。

    岁月无情,四季更迭。不经意间居然带走了那么多人,其中也有你。你就这么走了,走得那么决绝、从容。

    一年了,我的潜意识里从不认为你走了,你总在我的眼前晃动,总走进我的梦里。电话里、微信里,都还没有删除你。亲密无间的友情,居然幻化出一种痴人梦来:总觉得我发的这些东西你还能看到、品味、分享。其实这如何可能,只是我于心不忍。客厅有我们的合影,我的书房也有你的合影,你还在微微地笑,还是一脸的自信,现实中却再也寻不到你了。

    一年了,因你的离去,而冷落了我的江湖,也让朋友的江湖萧条了、沉寂了,真应了我给你写得那话“无你不成江湖”么?

    你到北京检查时,我数次要与你视频,你拒绝我,你是怕我听到不好的结果而难过。你在北京化疗,我每天都在问候你,你不回复、不说话。你只是说:“你擀得芝麻盐儿真好吃,在北京绝对买不到。”因为你喜欢,我一再给你捎去。只是我请求视频,你还是拒绝。我想,你是怕我看到你憔悴的容颜而伤感、伤心么?但你随即却发来了照片,我看一眼,当即就泪眼婆娑了。好像变得生分了,你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

    你在病床上写下的那些感言,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想永久留存。

    你在邯郸住院时,我在微信给你留言,你应当继续写点什么呀,不该这么沉寂的。你回复,我有想法,肯定要写点什么。可是,等来等去,却是你的噩耗。你失信了,以往没有过的,你变了。你还说过走之前还要和我说话呢,怎么就违约了呢?你不是这样的人啊!

    你走得那天,我在你家的电脑里为你选照片,你的每一张照片都让我潸然泪下。每一张照片都洋溢着青春,都那么阳光,可是一转眼你却走了,走得好远好远。

    我也恨你,恨你也不招呼一声就走了,之前几天你说过,你还有想法,还想写点什么。我还好期待呢,你居然走了。

    我们把你的后事料理清了,为你忙碌的人,你的生前友好,再次相聚于某个饭店。那晚,所有的人都喝得“沉醉不知归路”,很多人在流泪,在痛哭,是心里郁闷啊。也在抱怨你的无语、“无情”、决绝,简直是义无返顾。你就没有为惦记你的朋友想想,连一句话也不曾留下。好几个人在“怒骂”:“这个王八蛋,连句话也没有。”看似怨恨,却是爱怜。

    前几天我们又小聚,有朋友说,一说聚,就想起“他”。我们都心知肚明,知道这个“他”的所指,现场的气氛立马就凝固一般。

    有的人是需要一生来怀念的,你就是这样的人。当然,对我来说,值得我怀念的还有很多人。

    你轰轰烈烈地来,又轰轰烈烈地去,只为我留下一地苍凉和孤独!

    窗外阳光明媚,气候温暖,我的心情却很是灰暗、苍凉。回头看看照片上的你,你还在微笑。人生本就是一场聚散分合的际会,可当真的需要面对时,需要接受时,又何尝不是悲切哀怨。真正分别时,又有几个人能坦然面对,谁不是愁肠百结?伤痛万分?也包括当下的我,还有很多我们共同的朋友。

    唉,往事如烟一样飘散,似云一般飞去,只有回忆还浮现于心头……

记忆中的年味

                                                                田海石

    现在为什么觉得年味不如以前了,是因为你的心在变!过年就简简单单的和亲人团聚,打打麻将,吃个年夜饭。 在我的记忆中,关于年味的回忆总是美好的,不管是压在枕头下的几块压岁钱,还有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过年的味道总是令人回味无穷!

    身在异乡工作最难忘的是家乡的小吃和名吃,有点像魔术表演让自己去想。走过了多异地他乡,还是思念自己的故乡,永远回忆家乡的年味。

   记忆深处,一进腊月,特别是过了腊八。突然感受到了年味,因为家乡集市开始车水马龙。各个商铺门前都挂上了红灯笼。春联出席在集市上,选春联的人蹲在摊前,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吉祥语。我儿时的集市上,对联都是现写现卖。那时候写对联的先生,目光炯炯,下笔如神。买春联的人,可以自己选词,也可以自己编词,把一年来的喜悦幸福吉祥心情,爆发出来。都写在春联里,祝福自己来年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

    一过腊月二十三,记忆中的年味就是和家人一起准备年的过程。从祭灶君爷开始到除夕,每天都忙起来,赶大集置办年货。扫房子,炸丸子,煮肉,整包子,蒸馒头,蒸花糕,炒花生瓜子,忙得不亦乐乎。

    我记得我最喜欢的是端着玉米去大街上做爆米花,跟着父亲去集市上买鞭炮。除夕那天,贴对联就成了重中之重。

    盼望期待已久的除夕终于来临,远方亲人们都回到家里,团团圆圆幸福年,是年的主题。奶奶看着儿孙满堂,阖家欢聚,喜度春节,摸着我的头是那么的温暖。在浓浓的春节气氛中拍一张全家福,留住亲情幸福。全家人坐在一起,聊着、笑着、喝着、吃着,尽情享受着家乡美食,体会着浓浓亲情的温暖,享受人生最美的团聚。这一刻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

    年味的回味是激情荡漾的海,现在的年味是那份回家的愿望,亲情团聚的渴望。这几天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回老家过年吗?“回家过年”已成人们的心愿。亲人团聚,难得一见,其乐融融,欢天喜地。共享丰收的喜悦,幸福的年华。在外工作儿女们向老人谈论工作的事情,外面的精彩。老人们总会向儿女们谈起当年那些陈年往事。年味就是那份孝心,那声过年好的问候,那顿丰盛的除夕夜饭,

     我觉得年味依旧还在!只是我们都成长了,对年味的感觉有了变化。也就像歌里唱得,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儿时的新年

                                                                   定凯

一过腊月初八,就有人喊:有年味了,有年味了。

年味是很难描述的一种笼统的称呼,是在过年之前针对性的对过年的种种过程。

比如:蒸馒头.大扫除.做新衣裳,割肉,节前零星的鞭炮声,等等!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大集上买年画。


北方农村进了农历腊月二十,大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是琳琅满目,都在提示你过年快乐。婶子大娘一般都会去给孩子扯一身布料做新衣服,男孩子通常会拽着爹娘的衣角,走到鞭炮摊旁边,买点小炮,孩子就会高兴地跳着脚尖拉着自行车的后衣架往回走。


我小时候爱买年画,八几年我十来岁时候,雕板土印已经退出了市场,上市的都是平板印刷的明星画,头像下面带着日历,有电影演员刘晓庆,张瑜,众多名人。由于年龄的关系我爹更喜欢四连皮画,有三国里的五虎上将,岳飞传,水浒传,一系列经典的名著画面,粘贴在墙上,给古老的土坯房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新装。


腊月20左右放了寒假,我和小伙伴整天玩的不进家,有次过了中午才回來,发现堂屋的中堂明显的新鲜。进门是一张八仙桌两旁两张太师椅,八仙桌的后面是一个条几,条几的正上方是一幅画,夕阳西下群山中的猛虎图,还有两只翩翩的仙鹤栖落在松枝上。两旁点缀对联,上一首:茫茫群山映红日,下一句:翩翩仙鹤伴青松,横批:虎啸山林。我完整地读下来,爹说:中中,还能把对联读下来,我那年十岁,一九八四年,至今记忆犹新。


而现在新居室里已不在粘贴年画,年前一片沉静,超市里商品齐全,形成了快节奏的生活。像蒸馍,炒花生也消失了。总感觉缺失是制做时候孩子添柴母亲装笼欢快与体验。看到的是些游子归乡的身影和听到几句寒暄话,年货都买齐了吧!

早春二月春情在

---白冠军

时光,从容地在季节的年轮中无声地圈了一个圈,季节,告别了一份阴霾与飘雪的情怀。轻轻地推开一扇早春的门楣,时光之书,摊开一页崭新的卷首,生命的润泽之上,谱写了一曲春之恋歌……

春,已然悄悄地隐藏在萌动的枝头,正在孕育着一场盛大的春之盛宴,等待着灿烂绽放的时刻。

北方的早春,天高气爽,艳阳光鲜,大地初绿。但个别的地方,春光乍泄欲暖还寒。大部分地区,杨柳发芽,春风吹拂到脸上没有寒意。人们传承着春捂秋冻的遗训,依然穿着棉衣,候望着暖春过来卸去冬天的疲惫。尽管早春的风儿依然带着一丝丝料峭,但由于时令气节原因,已没有冬天那种沉闷和肃穆。

农语说,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在北方,七九河不开八九燕不来。今年的早春,天气一下子就转暖了,变化得可真是快呀!一连几个大晴天,贪婪地一点不剩地搜走了羊脂玉般的冰雪。料峭的风也没有了冬日那刺骨般的凛冽,天空也散去了冬日里的灰黄。地上的一切,仿佛等不及了似的,纷纷探出头来张望,看春天是不是真地来了。

迎着早春的风,慢走在岁月的街角,沿途的风景里,浅浅的花芽,在枝头复苏,暖暖的斜阳,在屋梢缱绻,这般久违的悠然里,少了些深冬的萧寒,多了些时光的温柔。春天的路上,己不再只是氤氲在心里的春意,而已成了满眼渐渐苏醒的春色。

河边沾上了一层湿气和绿意,不见了冬的坚硬和矜持。这儿是一洼水,那儿是一洼水,简直没处落脚了。踏在湿地上,脚像踩在了海绵上,慢慢地往下坠的感觉。远方在阳光照射下,朦胧地起了薄而淡的雾,那是地气,有泥土鲜鲜的味道发散,离地面疏疏离离,似飘非飘的样子。柳枝还没有抽芽,但枯枝已泛青绿,在风中开始妩媚地摆动,全然是生命复活了的样子。

此时的人们,无论是老老少少,还是男男女女,几乎所有的人们,都会喜欢在每天早早晚晚茶余饭后闲余时候,纷纷地走出家门。他们或迎着舒心的春风,在自家的房前左右结伴散步,或独自来到四野之外,任由春风放纵地扑你的面,入你的怀。亦或也会有人三五结伴,说说笑笑,闲溜在没有车马喧的公园或田间地头儿。

人们相见,也总会不由自主地的说道:“这天呀,说暖和可就暖和了呀。”作为相见时的问候语。之后,各自便是嬉笑而去。人们对于早春的欣喜,都是发自内心的。

打开窗子,接收到春色;打开心灵,接收到希望。早春就如人生的童年一般,是多姿多彩的。早春播下了丰收的心,秋天就会有一个丰收的喜悦。

编辑:周溢慧

阅读 6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