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建桥百年史                                                    潮涌爱国千年情

创建于03-04
阅读 28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艾青                

实验初中706·潮涌爱国小队以“桥”为载体,组织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社会价值的实践之旅。寒假期间,小队的同学们访桥的兴致不减、实践的精神不变,以视频、手抄报、实践心得等形式,走近钱塘江大桥,感受一座桥的历史意义、一代人的爱国精神

查阅文献

小队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等方式,了解钱塘江大桥背后的故事。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的成功修建打破了外国桥梁专家“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建桥”的谬论,而大桥被炸毁又修复的经历,更是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最美奋斗者”茅以升院士

      队员们共同观看了茅以升院士的纪录片《天空那颗闪亮的星》。在茅以升院士光辉的生平事迹中,最让队员们感动的是他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在建造钱塘江大桥又炸桥、复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4年秋天,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只为完成在钱塘江上建桥的重任。历经三年,雄伟壮丽的钱塘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然而,大桥建成之际,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为避免日寇渡江,茅以升接到命令——炸桥。“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茅以升心如刀割般地执行了命令,也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

    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院士的爱国心、报国志,深深地震撼了队员们。队员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向茅以升爷爷学习,学习他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为实现中国梦出一分力!

“守桥卫士”蔡永祥烈士

    之后,结合《守桥卫士蔡永祥》系列新闻报道,队员们又继续交流了蔡永祥烈士的感人事迹。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向大桥飞驰而来,蔡永祥突然发现离他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头。如果不排除这个险情,桥毁车翻、人员伤亡的惨祸就将发生。蔡永祥向列车跑过来,他似乎对自己的安危毫无察觉,在即将过来的列车前拼命把大木头掀出了轨道……乘客、列车以及蔡永祥视为生命的钱塘江大桥安然无恙,而年仅18岁的蔡永祥,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蔡永祥烈士的故事让不少队员红了眼眶,也极大地激发起大家的责任感、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

实践微镜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励我们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钱塘江大桥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倾情奉献,蕴藏着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信念。潮涌爱国小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与故事中,凝聚爱国共识、振奋爱国精神。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队员们将会把这一腔热忱化作自觉行动,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阅读 28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