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不负冬,寒假学习促提升——小学科学优秀课例观摩心得

徐颖
创建于03-03
阅读 3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改变一位教师,从观摩优秀课例开始;提升一名教师,从借鉴先进经验开始……

       正如孔子所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观摩优秀课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没有开阔的视野,教师也难以设计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创新性的课堂。借鉴方能启发,教师应该积极观看并学习优秀课例,从中汲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植根于充满活力的教学实践,逐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表现。

        教师开始观摩优秀课例,教学思路才会变;教学思路变了,课堂实践才会变……

       在吴丽丽科学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老师们利用寒假时间开展优秀课例观摩活动并撰写学习心得。

分享教师

      徐颖,曙光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手,区优秀学科教师。曾参加国家云平台《测量长度》《测量体积》的录制,多节课荣获市区优质课一等奖,讲座在市、区中获得好评。

优秀课例

       潘莉老师执教的《热在水中的传递》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5课,是一节基于学生前概念呈现,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描述,最终趋同认知并迁移运用、解释的课,较好地体现了2022年版新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学习心得

       重视素养目标落实,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观看潘莉老师的《热在水中的传递》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丰富自己的寒假生活,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室的带领下我开启了寒假学习促提升的活动,我有幸观看了潘莉老师的《热在水中的传递》一课,收获颇多。

        教学中,潘老师既能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较好的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不仅能“看见”“冷热不均的水的对流”,同时通过观察、图示、描述等探究活动,真正理解“热对流”是由于冷热不均而产生,是热传递的基本方法之一。

        1.重视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知道热量会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中传递,但在会流动的水中如何传递热量并不清楚。潘老师利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烧杯底部中心被加热后水会怎样流动),清晰地呈现了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在后续的观察中聚焦观察方向。

        2.对比观察,探索热量传递。潘老师依据学生的想法,提供了红墨水和木屑两种材料,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水被加热后红墨水和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路径,对比前概念,以木屑的运动认识到了水被加热后的循环流动,以红墨水的运动辨析认识到了热量在水中的传递,较好地达到了热对流的认知模型建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拓展迁移,体现学以致用。潘老师在趋同学生认知后,让学生修正自己原先的预测,达到新概念的稳固建构,并以热在会流动的水中的传递方式,联系生活,认识到热在空气和其它液体中的传递,从而解释了空调、地暖和暖气片的安装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在学生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交流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并主动趋同认知,提出疑问和解释。

阅读 3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