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将心血管病推迟十年?
努努力做好这7件事
2023全球心血管负担报告显示,受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影响,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持续升高,稳居人类死因首位。
相关研究分析指出,若积极做好“一级预防”工作,就能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推迟十年。否则,我们只会离没有心脏病和卒中的世界越来越远。
“一级预防”那么难吗?其实,说难也不难。
以下7条建议,我们努努力还是能做到的。
1.健康饮食。
在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全因死亡中,饮食不健康占比超过3成,侧面说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不是简单的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健康饮食是指:
低盐、减少精细粮、低油、
低糖,增加粗粮、
增加蔬菜水果、补充适当的鱼肉、
奶制品、坚果等。
综合看来,饮食在满足味蕾的同时,要追求多样化、全面的膳食。
2.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能够锻炼心肺功能,
增强骨骼肌肉的韧性,
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大家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坚持运动,每周5次左右,每次不少于30分钟。
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比如跑步、健步走、骑车、游泳、跳绳、跳广场舞等。运动完微微出汗,但又不会气喘吁吁或有其他的不舒服。
3.积极减肥。
现在体重超标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减肥的初衷是为了得到曼妙的身材,以求给形象加分。
实际上肥胖还是“三高”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今心脑血管病患者数量居高不下,也是跟肥胖越来越普遍有关。
虽然减肥是个苦差事,大家还是要多关注自己的体重,多快好省的减肥方式并不稳定,更有效的方法还是“管住嘴、迈开腿”。
4.远离烟酒。
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损伤肺健康,久而久之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所以,大家尽量不要抽烟,也要远离二手烟。
“喝酒软化血管”,其实误导了很多人,不仅如此,过量饮酒还会升高血压,加重动脉硬化。
只有不喝酒/少喝酒,才能保护血管,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5.保证睡眠。
睡眠有多重要?从这些年五花八门的助眠产品就可见一斑了。
很多人觉得熬夜会长黑眼圈,让皮肤松弛,其实这还只是表象,内在的危害则是破坏免疫力,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长期熬夜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升高血压血糖血脂,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统计显示,在中年猝死病例中相当一部分与熬夜有关系。
6.放松心态。
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不亚于生理健康,尽管心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心理疾病也能带来巨大的痛苦。
长期郁闷、沮丧、嫉妒、暴躁、易怒,甚至有自杀倾向等,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凡事想开点,
必要时找心理医生聊聊。
7.管好“三高”。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统称为“三高”,这三种病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
目前讲究“三高共管”--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规范管理来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高共管”的具体操作包括:定期体检、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建立长期随访机制、积极应对并发症等。
“一级预防”的核心就是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一旦进展成疾病,治疗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将会成倍增加,而效果未见得有多好。
一切好的开始都是从预防做起的,点点滴滴,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