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体验元宵节的习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化,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开展了元宵节包汤圆社会实践活动。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作为新年的延续,是过年庆祝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节日习俗有观灯、吃元宵、放烟花、舞狮子等,大家庆祝大地回春,庆祝一年风调雨顺。
一、元宵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二、做花灯 赏花灯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大家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三、耍龙灯 划旱船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像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做元宵,品元宵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而且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它的意义不管在哪个地方都是同样的,汤圆的寓意又是“团圆”,一家人在元宵节这天团团圆圆,因此不管多忙,不管在哪个地方,元宵节都是要吃汤圆的。
在开始制作汤圆前,老师先带领我们一起了解了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制作美食少不了锅碗瓢盆,那制作汤圆又需要什么工具和食材呢?
黑芝麻搭配上炒好的花生米,再配里美味的黄油,香味扑鼻而来……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小小美食家大展拳脚的时间啦
看着一颗颗圆圆的,白白的汤圆,亲爱的大朋友们,你们的口水是不是已经流出来了😆
美好的节日祝福当然少不了音乐的陪伴,孩子们也用欢快的乐器演奏来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美好祝愿。
本次“包汤圆”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才艺,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了节日气氛,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活动带给幼儿的不只是美味的“汤圆”,更重要的的是它将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不新地传承下去,以食为媒,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健康、快乐的人格品质,以实践体验的方式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不斯地传承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