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教务处工作简介

BOB
创建于03-03
阅读 3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务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与建设理念,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提高管理效能,推动教师教育发展,优化招生管理,强化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将课程思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取得突破

2020年制定《青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制定《青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细则》;2021年《师范生教育实习(顶岗支教实习)》等3门课程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2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拟荐《英语》等6个项目为我校申报省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其中1个中心,2个专业、3门课程。

2.持续加强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打造精品在线一流课程

自2018年以来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申报省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项,立项建设校级一流课程66门,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一流课程建设体系”,示范、引领和带动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截止目前,我校17门在线一流课程已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自2018年以来立项建设校级网络课程113门,有力促进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深度融合。

自2018年以来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申报省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项,立项建设校级一流课程66门,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一流课程建设体系”,示范、引领和带动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截止目前,我校17门在线一流课程已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自2018年以来立项建设校级网络课程113门,有力促进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深度融合。

3.本科毕业论文信息化管理有序开展

2019年引入同方知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并对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中期检查、查重、答辩等环节在内的全流程线上管理。经过几年的运行管理,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能够反映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近几年的专业认证中,专家均未对毕业论文的过程化管理提出意见。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自2018年以来,在原有3项卓越教师培养项目的基础上,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项目2项,立项建设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82项。积极开展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工作,完成4个项目签署协议。我校教师参与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虚拟教研室、区域地理课程虚拟教研室等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教研室、高原地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虚拟教研室获批为省级虚拟教研室立项建设。为了促进全校师范生技能培养工作协调发展,成立了青海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虚拟教研室。

5.守正创新、价值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

制定下发《青海师范大学新文科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16个项目立项为2021年校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我校新文科背景下多民族共居地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升与改造、新文科视野下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拟立项项目。

(二)以提高生源质量为抓手,多措并举推进招生工作

1.本科招生类型多样

目前我校本科招生类型涵盖单考单招(专升本、体育保送生、体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体育类、地方优师专项(省内公费师范生)、省内专项、普通类本科专业等六大类别。

    2.近六年招生总数

3.招生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本科招生录取生源质量稳定向好,录取最低分数均高出当地二本线20至50分,部分二本、三本批次合并地区高出省控线近100分,实际录取分数接近当地一本批省控线。

(三)学科专业建设扎实有效

学校紧紧围绕师范教育主责主业,不断健全学科专业体系,分类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评价与监督机制,制定《青海师范大学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等制度文件。2019年-2023年,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立项校级一流专业19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四)认真落实新时代强师计划,大力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工作

2018年—2020年,在原有基础上立项10个卓越教师培养分项目,共建设21个卓越教师培养分项目(含方向),实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达到师范专业全覆盖。出台《青海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等制度,持续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优化与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共同体建设,持续开展师范生日常技能训练、实训课程建设、教育见习、教育研习、顶岗支教实习、基地教师讲座、实践基地建设、双导师制培养等工作。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和每月技能训练作品展示,开展师范生技能竞赛活动。2018年以来,在“田家炳杯”第六至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优胜奖3项;在第四届、第五届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中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9项,学校3次荣获“优秀组织院校”。

(五)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师范专业认证稳步推进

为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文件精神,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制定了《青海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三个专业首批顺利通过师范类二级认证。2022年学前教育、英语、物理学、音乐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五个专业顺利通过师范类二级认证。2023年历史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完成师范类二级认证进校考查工作。

(六)以高质量审核评估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018年11月以来,审核评估工作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下,教务处从办学定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如,完成修订2022版培养方案;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程,优化师资结构;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开展青海师范大学师范生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有效提升师范生基础学科知识水平;建立基于评价—反馈—分析—改进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架构,创新工作方式。

2018年11月以来,审核评估工作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下,教务处从办学定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如,完成修订2022版培养方案;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程,优化师资结构;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开展青海师范大学师范生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有效提升师范生基础学科知识水平;建立基于评价—反馈—分析—改进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架构,创新工作方式。

(七)不断深化实习实训教学,聚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稳步推进。师范生全员参与、全过程顶岗、全方位锻炼,落实“三导师制”,开展线上、线下辅导,拓宽实习生指导渠道,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修订《顶岗支教实习管理办法》《实习工作管理规范》等制度,促进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我校顶岗支教实习已覆盖全省40个县市,实习学校累计500余所。不断加强全程监管和细节管理,贯通“三习”工作,提高见习、研习质量,促进实习效果改进,做好总结评优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八)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1.加强教师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组织跟岗研修与访学

2019年至2023年分别组织开展涉及师德师风内容的培训15次、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内容的培训33次、教育信息化培训15次。2023年选派5名专任教师赴对口支援院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岗研修。先后选派孔令花等5名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

2.以赛促建,以赛促教,扎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一是组织全省教师信息素养大赛,2022年推荐我校11个项目参加2022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评选,2023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二是每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是组织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2021-2023年,先后共有57位老师参赛。18位老师获得省级竞赛的奖励,其中陈永涌、高莉苹荣获2023年国赛三等奖。

3.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2019-2023年制定了《青海师范大学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办法(试行)》《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关于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相关费用报销的规定(试行)》《青海师范大学助教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九)教学质量评价不断优化

1.开展学生系列评价

完成每学期学生随堂评价、中期评价和期末评价工作,撰写《青海师范大学每学年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网上评价报告》。2018-2022年,开展第三方学生成长评价,跟踪学生培养全过程,了解学生德育、能力、素养的增值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学校的教学效果以及培养目标达成等情况。2018-2022年,开展第三方应届毕业生评价,完成了《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完成每学期学生随堂评价、中期评价和期末评价工作,撰写《青海师范大学每学年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网上评价报告》。2018-2022年,开展第三方学生成长评价,跟踪学生培养全过程,了解学生德育、能力、素养的增值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学校的教学效果以及培养目标达成等情况。2018-2022年,开展第三方应届毕业生评价,完成了《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2.进行教育教学过程的总体督导和监控

着重开展课程教学、教学过程检查与指导,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组织督导员进行考试巡查6000多场次,听课折合6200多课时,调取毕业论文、试卷、实习手册等教学文件10000余份。配合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师德师风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安排开展专项督导,每年完成了十几类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截止2023年12月,共发出督导通报47期、督办通知65期,完成近40万字的通报、通知。

我校马俊教授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榜样高校教务处长”

阅读 3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