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虽过,但春意未浓,气温低迷且阴雨连绵;乍暖还寒之际,流感、手足口等春季常见传染性疾病高发。幼儿体质较成人弱,如护理不当,易中招生病。本期推送,特整理了一些幼儿春季养护要点,供教师和家长们参考了解,以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助孩子们健康安然度过季节交替期。
守护健康,预防春季传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且初春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儿童由于年龄较小,极易被传染。春季高发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患者体温大多在39℃以上,一般持续3-4天,或同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
🔔🔔防治提示🔔🔔
✅ 穿衣有度,孩子活动前后要注意散热和保温;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 保持环境清洁,勤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消毒。
✅ 使用流水勤洗手。
✅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 幼儿为流感高危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其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并伴有低热,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需多加留意。
🔔🔔防治提示🔔🔔
✅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提醒幼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 注意保持生活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儿童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避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 在手足口高发期到来之前,建议为孩子接种疫苗。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易在校园内引起聚集发病。水痘的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
感染水痘病毒后,早期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如不出现并发症,可在2周左右自愈。
🔔🔔防治提示🔔🔔
✅ 加强室内通风,做好日常清洁。
✅ 让孩子平时多锻炼身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 如果幼儿不小心直接接触过水痘患者,建议将其隔离观察2周。
✅ 发现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患儿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
✅ 视需求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常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且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等并发症,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
该病多数起病较急,患者会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通常,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表面发热、压痛,4-5天逐渐消退。
🔔🔔防治提示🔔🔔
✅ 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室内多通风,保障居住环境卫生。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 在该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 发现儿童有发热、腮腺肿大等不适情况,应及时带其就医。
✅ 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3-5月是发病高峰。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
其主要症状有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麻疹本身是自限性疾病,但危害最大的是并发症,包括肺炎、脑炎、心肌炎,中耳炎、喉炎、腹泻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防治提示🔔🔔
✅ 切断传播途径,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常晒太阳,开窗换气。
✅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勤洗手,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出疹、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果被医院诊断为麻疹,应根据医嘱做好治疗和隔离。
✅ 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家长可视需求为孩子预约疫苗接种。
均衡膳食,保障营养摄入
惊蛰将至,气温逐渐回暖,万物生机盎然。在这样的季节里,孩子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营养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活动。以下幼儿膳食营养建议供老师家长们参考——
1、科学搭配,确保营养均衡✨
幼儿每天的膳食中,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豆类和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日食谱应兼顾米面搭配、干湿搭配、咸甜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深浅蔬菜搭配原则,以确保幼儿食物配比科学、营养均衡。
春季里,可适当让宝宝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比如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油菜,可防治贫血、便秘且有益皮肤和眼睛健康的鲜嫩菠菜,以及有利肠通便、清热止咳功效的芹菜等等。
2、规律进餐,养成良好习惯✨
合理安排孩子的餐饮时间和频次,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即三餐两点。加餐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如果晚餐时间比较早,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尽量不选择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甜点及含糖饮料。
此外,成人照护者还应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定时、定点、定量吃饭,且最好在半小时内吃完;避免追喂或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引导幼儿学习掌握细嚼慢咽、不挑食/偏食、不浪费食物等良好饮食习惯。
3、健康烹饪,提升幼儿食欲✨
各年龄幼儿的口腔发育和咀嚼能力不同;因此在加工食材时,应充分将儿童年龄特点纳入考量当中。比如,针对2-4岁托小班的幼儿,食物应切细丝、小片、小丁,去骨去刺煮软;对于稍大一些的4-6岁儿童,食物则可以切成较大的块,从去骨去刺逐渐过渡到带较大的骨或刺。
再者,幼儿膳食烹饪需讲究烹饪方法,多运用各种烹调方法,如清蒸、红烧、糖醋、茄汁等,尽可能保留营养素的同时,提升食材风味。此外,老师和家长们不妨在食物外形上多动动脑筋,提升孩子的进餐兴趣,改善或者避免挑食偏食问题。
合理穿衣,防寒保暖须注意
接连阴雨,加上持续低温,老师和家长们还需多多留心幼儿的穿衣问题,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脱掉冬衣,以防着凉感冒。
1、判断冷热,多层叠穿✨
家长可以通过触摸孩子颈背部,来判断其穿衣是否合适:摸起来温热,说明衣服穿得合适;后颈发凉,说明衣服穿少了;后颈出汗,则意味着衣服穿多了。大部分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自主表达对冷暖的感受。因此,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冷的感觉,家长应该摒弃“觉得TA冷”的想法,不要给幼儿穿太多。
应对春季多变的天气,推荐采用多层叠穿的“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穿材质柔软、透气排汗、相对较薄的纯棉内衣;中层穿相对保暖的衣服(如毛衣、卫衣等);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外套,既方便宝宝穿脱,还能形成“冷空气隔绝层”、保暖防寒。
2、科学“春捂”,逐渐减衣
由冬入春,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经历了一个冬季的暖衣保护,人体自身调节机制已适应了当前的动态平衡。如果过早地脱掉棉衣,将人体暴露在稍暖却并不稳定的气候下,体温调节机制来不及建立新的平衡,极易造成寒热失调、抵抗力下降。因此,在当下冬春交替、气温不稳定的时期,千万不要因为白天温度高,就急于给宝宝脱下厚衣服,而是应适当调节穿衣方式,帮助孩子们的身体逐渐适应“善变”的春天。
🌟“春捂”小贴士:
◾ 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期间,不要捂得过多,以免孩子活动出汗后热气散发不出来;而早晚较冷,可以适当捂一捂。
◾ 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更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早春要注重对孩子的下半身、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受风寒。
◾ 注意“三暖二凉”,即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捂得恰到好处,才能更好预防着凉不适。
3、穿衣有讲究,舒适方便为宜✨
已经入园的儿童,通常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室内外运动游戏,衣物穿着应宽松舒适且方便活动。
推荐的——🌟
✔ 纯棉材质、宽松款式且方便穿脱的衣物为宜;裤子松紧适中且长度合身;上衣最好是拉链式的开襟小外套。
✔ 鞋袜须合脚且透气性好,带魔术贴的“一脚蹬式”童鞋比较易穿易脱。
✔ 准备一件小马甲,可让宝宝在户外时穿着,既保暖还便于活动;如果宝宝平时出汗量较大,勿忘给TA备上一两条吸汗巾哦!
不推荐的——❗️
❌ 紧身衣、连裤袜等衣物,可能因过紧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还会限制身体的活动幅度,引发风险。
❌ 丝巾、带有亮片/铆钉/流苏等装饰的衣物,以及超大蝴蝶结头绳、珍珠头夹等,都存在导致孩子误食和受伤的风险,应避免选用。
❌ 背带裤、连身衣等衣服,对于孩子们来说穿脱不便,不建议穿。
🌼今春气温多变,家园需协力为孩子筑起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护战线”,助其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每日穿衣适宜,从而确保幼儿营养摄入均衡全面,提升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自身抵抗力。希望以上建议能为教师和家长们的日常照护提供有益参考,助孩子们能更畅快无忧地自由探索、快乐玩耍,尽享美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