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本书, 争做好老师——《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后感展示(第三期)

浮生
创建于03-01
阅读 4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践行新课标理念,推动“学习中心课堂”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持续打造楚澴中学“三力共生”的阳光课堂,滕达名师工作室以读书为契机,鼓励教师养成多读书、常反思的好习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寒假期间,滕达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共同阅读了《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下面展示的是黄正永、王丹、张海霞老师的读书心得。

阅读人:黄正永

    读了《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我最大的感想是: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里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特点,我是这样认识的: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有机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语文的人文性是文本里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人文精神及特定的文化内涵,语文的工具性是指学习语文时必须采取诸如听、说、读、写、讲、演、练等语文方式来学习语文。语文的人文性是内容,工具性是形式,两者辩证统一,有机融合。

    俞春霞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融合,让人获益匪浅。

    第一,老师要能找到破译文本的突破口。俞春霞老师从心理的角度切入,找到了文本和人文之间的契合点。俞春霞老师探究“我”在爬悬崖过程中所经历的两个心理过程,一是心理摧毁,一是心理重建。心理摧毁来自消极的心理暗示,如妈妈的警告、朋友的嘲笑、自我的否定,心理重建来自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从这样的角度切入课文,培育了学生的心灵,关怀了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性,而且让学生知道建设健康的心理的方法,也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不要嘲笑他人,以致摧毁他人的心灵。学生上这样一节课,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第二,由文本到生活的拓展要自然。俞春霞老师品读妈妈的警告、朋友的嘲笑等消极心理暗示对我心理的摧毁,爸爸的鼓励指导等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我心理的重建,很自然地发问,你从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选择一种身份:作为朋友,作为父母,作为自己来谈一谈。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出来,作为朋友,我们要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嘲笑。因为前面充分品读了朋友的嘲笑对我心里的摧毁,父亲的帮助对我心里的重建这一过程,学生的回答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发自内心,是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真正愿意践行的人生准则。所以课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俞春霞老师还不满足,他还带学生诵读了一首诗,这首诗还是老师自创的,真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第三,老师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俞春霞老师对文本的品读方法科学精当,方式丰富多样。整体感知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复述。复述的要求很有特色,不是按“冒险——遇险——脱险”的顺序,而是给出几个表明“我”的心理变化的词:犹豫——吓坏——爆发——平静——骄傲。这个复述为下一个环节——探究心理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品读妈妈的警告,用齐读:“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分析这句话妈妈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我”加以否定;品读朋友的嘲笑,用演读,一个演“他们中的一个”,一个演内德,一个演杰里,哄堂大笑时,大家一齐笑。品读爸爸的指导时,进入角色读,填写人物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并且说一说人物说话时为什么是这样的心理状态。四种读书方式特别切合文本解读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了学生对中心的感悟。这样的语文课既起到了育人的作用,又有浓郁的语文味。

    总之,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育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人:王丹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阅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就是在和王君老师对话。王君老师关于初中语文文本特质分类的思想,为我提供了处理语文教材的方法与更多的可能性。阅读的过程中,从理论层面的顶层设计到精品课例的生动呈现,我细细咀嚼,前后联系,反复揣摩,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活动的选择与设计,还是恰到好处的教师评价语,都凝结着王君老师深厚的学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整本书藏着太多取之不尽、需不断挖掘的智慧,以下从三方面分享读后感悟:

一、真正做到学生自学会的内容不讲

    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身为老师生怕漏掉哪个知识点,而考试中失分。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层出不穷,作业成堆布置,学生疲于应付,教师挑灯夜改。循环往复,我们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了自控权。      

其实,语文,原本是多么优美雅致的学科啊!“迢迢千女星,皎皎河汉女”的遥相而望,“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濛变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急切兴奋……无需这般露骨刺耳,委婉含蓄中娓娓道来,读着读着便领悟了,读着读着便通透了。一篇文章,不一定非要作者介绍、字词梳理、划分段落、主旨概括,中规中矩的教学最后留在记忆中的又有多少呢?语文课上,要传授的是语感,表达,想象,情感,是思想的蜕变!  

二、语文课要于千篇一律中寻找生机

        王君老师提及到的写作型文本、主题型文本、积累型文本、朗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等七大类型教学,真乃匠心独运之作。每篇文章一改常态,独辟蹊径,从一个角度切入,使文章拓展了广度,加强了深度,延绵了长度。仿佛打开了语文的魔镜,它带领我们领略神秘莫测的探索之旅,我们踩着七彩祥云,走过的每一路都异彩纷呈。何以至此,开创这斑斓局面?唯有书中采撷。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此刻感受更为沉重。坐守自己的三尺井底,看到的只是限定视线的渺小圆弧天空。勇敢跳出舒适圈,不在温水里煮青蛙,挑战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一泻千里的湍急;挑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壮阔;挑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冷落。一步步强大,给自己披盔戴甲,直到所向披靡。有了丰厚的内在底蕴为依托,一篇文章阅读下来,便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把控课堂、活跃气氛是教师的备课检测

    往昔,面对课堂压抑沉闷,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心里就在责骂孩子们的不配合,不上进,不好学。后来的后来,与优秀同事交流,才恍然意识到,课堂效果好坏取决于教师的能力。你备课是否充分备到了教材、学生、问题设置等,是不是提出的问题不具有施展性,学生才缄默不语?就像开餐馆,生意好坏是由顾客决定还是餐厅厨师呢?显而易见厨技才是留住顾客的关键。当然,老板的经营模式,地理位置,消费群体等方面因素皆会影响生意的好坏,四舍五入来说的话,比重为大者依旧为厨师。现在,一堂课下来,两个班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也在深思,哪里出了问题,怎样调整授课模式才可达到更佳。琢磨中反思前进,总会有所成效,静待花开,我在教学路上重新启航,最起码目标是明确的,方向是坚定的。      

       王君老师《看云识天气》一篇枯燥的说明文,跳脱说明文知识讲解,把它改头换面成一篇写作型文本来讲解,将写作时的结构顺序,段落安排循序渐进引导。犹如一个熟能生巧的雕刻师,平平无奇的朽木在她的笔下生花栩栩如生。

       通过近期的学习,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自己尝试独立做教学设计,不再完全依赖教学参考,开始时或许举步维艰,或许绞尽脑汁不得其法,但这也许就是我与学生们一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开始。

阅读人:张海霞

       如果,有那么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如阅读经典小说一般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那一定是《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 

      如果,有那么一场教育专家的讲座,既最贴合新课标又最贴近一线教师,网络上下,教材内外,思想在砥砺,情怀在呼应,带给人极强的现场感,那一定是《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 

      如果,有那么一种全新的生存模式,集聚天南地北的语文人从“个生长”走向“共生长”,然后又因为“共生长”而促进“个生长”,共研共生、积极上进,让我们惊叹于语文人青春的模样,震撼于语文课堂青春的气象,那一定还是《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  

      如果,有那么一群精神血亲,为梦想中的语文蹚出一条路,开出一座山,他们在追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课堂教学之中,为师生的生命赋能,以切实有效的行动为一线的老师诠释最美语文人、最美语文课的练就路径,那一定也是《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

     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我是在一次教研活动里初识,初知“青春语文”便充满了好奇,去查阅了许多关于它的介绍,同时也关注了王君老师创建的公众号“语文湿地”,在这里,我读到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老师的不同类型的课例,听到了很多新鲜名词——“文本特质”“精神开掘”“语用价值”“主题型文本”“写作型文本”等等,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语文人和语文课,而这,正是我们理想中应该有的样子!

 一、青春语文的教学主张立意深远 

      所谓青春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条路径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青春语文的终极目标在于经由语言文字的学习,提升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让师生双方都永葆青春的激情,它是借助语言文字探索生命幸福之道的一种语文追求。所以,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由此,青春课堂的核心追求是: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与情趣呈现。通过铸炼课堂来打通教法与活法。这就要求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语文老师能用自己的生命与学养读出经典文本深层的奥秘,重新质疑和重新评估前人对文本的解读,从而产生新的感悟,再结合学生的现实成长所需,在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开掘上追求独到之发现和独到之呈现。师生必定会在这样的追求与创新中,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从而达成生命的超越。这是何等的格局与境界! 

二、青春语文的教研模式新颖独特

      十一讲中的每一讲,都由备课沙龙、精品课堂、课堂鉴赏三部分构成。向我们完整而细致地呈现了以“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思想”为主题的有效备课、研课、上课、评课的真实场景与过程。这种教研模式既是虚拟的——因为他们的媒介是网络,但它又是现实的——因为教研目标的明确,教研渠道的丰富,教研交流的及时,教研思辨的深入……尤其是备课沙龙环节,王君老师总能集中地围绕一个教研难点,掀起每一个备课者的思维积极性,唤醒每一位备课者的沉睡智慧,调动每一位备课者的原始积累……这得益于她既有拟定教研大纲的宏观视野,又有确定教研聚焦点的微观定位能力;既了解整个团队的教研特质,又对所有参与教研的个体有精准的观测。这是何等的眼光与气魄!  

 三、青春语文的创新教学充满情趣  

       为了通过“简化”达到“净化”“纯化”“美化”的教学目标,王君老师提出了文本特质这一概念,即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基于此,王老师常提到的文本特质有七种: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跳板型文本、积累型文本。文本特质的思想,会带给教者一种全新的视角,可以让教者面对文本时,抓手更多,解读的角度更多。一个文本,文本特质一旦确立了,写法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司艳平老师上《皇帝的新装》,她先用主题型文本来上——《“比”出来的迷失》,然后用语用型文本来上——《在童话的天宇中飞翔》,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通过不同文本特质所呈现出来的课例来看,无论是哪种课型,都使得课堂教学因“净化”“纯化”而灵动,富有情趣。这是何等的智慧与勇气! 

王君老师说,得课堂者得天下,任何教学追求最终落脚点都要在课堂上,所以,铸炼课堂永远是第一位的。铸炼课堂的前提是丰盈自己——要有丰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丰腴的思想、丰悦的眼光!唯学习、阅读、实践、创新,方可成就。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在王君老师及其团队的感召与引领下,我将努力遨游于书海,行走于生活,立足于课堂,沉潜于研究,精进于创新;我希望自己的课堂和生命也能融通,也能焕发青春!

 END

图文:谭茜

初审:滕达

终审:叶骏

阅读 4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