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本书, 争做好老师——《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后感展示(第二期)

浮生
创建于03-01
阅读 9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践行新课标理念,推动“学习中心课堂”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持续打造楚澴中学“三力共生”的阳光课堂,滕达名师工作室以读书为契机,鼓励教师养成多读书、常反思的好习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寒假期间,滕达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共同阅读了《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下面展示的是程艳丽、张彩艳、陈应安、朱腊清老师的读书心得。

阅读人:程艳丽

    每一个女性都应该活成一个“我”,这话在今天的中国,看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但如果放到封建时代的旧中国恐怕未必。王君老师在《活出“我”温暖“你”——<木兰诗>课堂实录,》一文中说到:“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痴妇、弃妇、厌妇、妖妇、悍妇、妓妇、败妇',但就是缺少正常的女人。”

    对于木兰这一文学长廊里经典的形象,人们大抵把她归为“巾帼不让须眉”“爱国孝亲”的典范,鲜有人把木兰这一形象还原到一个正常女性的身份来解读。王君老师的这堂课堪称开了中学教材以现代女性视角来观照木兰形象的先河,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

一、文化视域下的经典形象创新

    《木兰诗》是传统名篇,大家都知道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也知道它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甚至还知道它和《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合称为“乐府三绝”,却鲜有人把《木兰诗》放到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个时代背景下,把这首诗放到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把该诗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来教学。

    黄厚江老师说文言文的教学着眼四个点:文言、文学、文章、文化,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成功之一在于从文化的视角赋予木兰这一经典形象以时代新女性的意义。这堂课的教学有着权威的理论基础,那就是余秋雨《中国文脉》一书里关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的阐述“极大地扩宽了汉文化的生命气场。他帮助汉文化克服了两大弊病:一是缺少在陌生空间里自由驰骋、收增自如的豪气。二是缺少对世界上其他文化的了解和深入”;也有着关于女性形象塑造的广阔视野,跳出“弃妇怨妇厌妇败妇”等

    女性形象的扭曲,跳出把木兰当成和男性世界一样的英雄形象的解读,这就使得木兰的形象兼具历史性和现代性,文学性中融合了客观性,创新了经典的内涵和外延。王君老师的这堂课以电视剧《大唐荣耀》的台词“请你把我当女人来看”来作为课堂的主题,这句话也是本课教学的一条暗线。

二、文本特质基础上的矛盾法推进

    早在2014年,王君老师就打破了中学教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分类而提出了文本特质的概念。她把教学文本分为: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型文本、积累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拓展型文本,后来又增加了跳板型文本等。

    这堂课的教学,王君老师基于自己对文本特质的研究,把这堂课定位为:主题型加诵读型文本教学课,以“矛盾法”为明线,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矛盾是一种方法论,能借鉴到语文课堂教学上来并不稀奇,奇的是如何渗透进教学环节,如何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提升。王君老师聚焦矛盾,教给学生矛盾式赏析法,本堂课设计了四个板块:矛盾背景、矛盾对立式诵读、矛盾式写作、矛盾式总结。在师生交流《大唐荣耀》和四大名著里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推出木兰这一形象,无疑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矛盾的氛围,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稀少,女性文学形象扭曲,那么木兰如何活出精彩的自我的,这就在矛盾中设置了悬念,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板块思路中的读写训练落地

    木兰活出了精彩的自我,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木兰完完全全地展现了女性的风采。不信,你看王君老师设计的矛盾对立式诵读:

    木兰不仅仅是国家的壮士,木兰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女人。她是 。从“”中,我似乎看到。这个句式,是整堂课的一个抓手,也是王君老师矛盾赏析法的具体体现。

    王君老师在示范朗读的基础上投影了很多段对比式的语段请同学个别朗读。如果说这一环节只是初读感知木兰形象,那么接下来王君老师的对比诵读稿更是让全班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鲜活了木兰形象,丰满了木兰形象。

    王君老师的诵读稿太有创意了。她将《木兰诗》原文进行大胆重组整合。总共七组诵读段,每组都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头,突出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同时,每组诵读段又有各自的语意侧重点。比如第一个诵读段突出木兰是一个最多愁善感的女儿,第二个诵读段表现木兰是一个最多愁善感的女儿,第二个诵读段表现木兰为出征而做准备的忙碌状态,第三组诵读段突出一个柔弱的木兰对亲人的思念,第四组表现木兰不恋富贵而恋家的形象,第五组表现家人听闻木兰回家的喜悦之情,第六组突出木兰回家后恢复女儿身的快乐,第七组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颂扬木兰的形象。每组诵读段王君老师还设计了角色,并有朗读的语调语速的提示。比如:

    【第五组】

    (领:坚定地,壮烈地,稍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祥和,欢乐,愉悦,轻松,幸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两组轮读:祥和,欢乐,愉悦,轻松,幸福)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可以想象那是一种怎样沸腾的课堂。王君老师对文本的驾驭如此之自如,重组之后,文本变活了,学生兴趣更浓了。这样的诵读稿,是极富个性和才情的,是无法被复制的。尽管如此,但也启示我们语文老师,要有对文本再创造的能力,才会有新颖的教学设计,才会有学生喜欢的课堂。

    矛盾式诵读,让学生感知了木兰处于国家与家庭,女性与男性,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关系中活出精彩的自我的形象。

    当学生热气腾腾朗读的时候,老师提议创作。明确要求写一段话,至少要引用一句诗还原一个场景,表达木兰的一个特点。

    于是,就有了“木兰不仅仅是国家的壮士,她还是一个恋家的小女孩。从‘不闻爷娘唤女声'中,我似乎看到了深夜的军营,所有人都陷入熟睡,只有木兰一个人望着远方的天空,听着黄河的流水在发呆。她还是个女孩啊,她是多么想家啊!”这样的创作比比皆是。学生的创意,来源于上一环节矛盾诵读的铺垫,来源于教师的亲自示范,来源于教师的具体要求。这些都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吃透文本内涵。此外,王君老师还准备了先前在别处上过这堂课的学生写的语段,丰富了本堂课点拨引导的手段,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这就打破了公开课是表演课的观感,既有观赏性也有实操性。通过矛盾式创写,师生一起还原了木兰作为一个正常女子的形象。她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有血有肉的自我,有大爱和小儿女情结的自我。

       木兰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充分展现其正常女性的个性,王君老师何尝不是在这课的教学上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理念呢?每一个女性都应该活出独一个我,每一个我都应该热情满怀地工作生活。

阅读人:张彩艳

    看完《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内心满满的充实感和喜悦感,语文也可以这样教,语文课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充满的创意。

    作为一名对语文教学设计有兴趣,有追求的老师,这本书满足了我所有的要求。若问语文何?君书自有歌,这真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好书:

    首先,好在于书的创新性。本书不是按照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分类,而是根据文本特质分成语用型、主题型、写作型、诵读型、思辨型、积累型、跳板型七种基本课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确实是一大创举,可以减少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繁冗环节,通过“简化”达到“净化”“纯化”“美化”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使之一空依傍,熠熠生辉!

    其次,好在于书的实用性。一个好的教学策略,如果不具推广价值,那无论多么新颖,都觉得不够接地气。但是,王君老师的书籍,十分具有实用性,可以灵活地迁移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来。如语用型文本处理的两种教学策略:五看法和聚焦法。这都是十分好操作的方法。老师们拿来就可以用,而且可以提高自己课堂效率。何乐不为呢?实用,使之造福众生,德泽天下!

    再次,好在于本书的情感性。一般的理论性书籍偏灰色,但是王君老师的书,是彩色的,绚烂的。松际微露月,清光犹似君。王老师自带光芒,原因之一在于她饱满的激情,这让本书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读起来有时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有时像诗歌一样情不能已。比如读课例《安塞腰鼓》,从平面的文字中,宛如听到了大型的立体交响曲。在聆听学生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的朗读中,自己的生命状态好像被激活、被冲破、被撞开。而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好像被疗愈了。这就是情感的魅力。以教师饱满的激情,调动听课者的激情,丰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激情,使之永远青春,蓬勃有力!

    最后,好在本书的科研性。比如王老师第一篇提到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开掘与呈现,就很好地平衡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的关系。运用心理学、思维学的视角来解读文本,让文本解读多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如果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春天会不会生气》。语用解读,在现行文本解读体系中还比较薄弱,在学术界研究空白较多。她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超越文字个体或词句小团体,扩大到段、章、篇、书的文字大团体;二是超越“有辞格”---传统的修辞方法,进入“无辞格”的研究。在词语选择、句式选用、段落衔接、语篇结构、作品风格等方面全面透视一个文本。读到这里时,我不由地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细心揣摩,有种大学教授在传真经的感觉,学术含金量十分大,值得我反复思量。科研,使之极深研究,独具魅力!

    本书还充满趣味性和丰富性,细细品读,自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读完后,我还有些许疑惑,语用型和写作型,是否有交叉关系?如何聚焦文本,找到一语立骨的抓手?……我想这些疑惑,正是我等愚笨之人,再次阅读本书的动力!

阅读人:陈应安

    看完《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内心满满的充实感和喜悦感,语文也可以这样教,语文课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充满的创意

    作为一名对语文教学设计有兴趣,有追求的老师,这本书满足了我所有的要求。若问语文何?君书自有歌,这真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好书:

    首先,好在于书的创新性。本书不是按照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分类,而是根据文本特质分成语用型、主题型、写作型、诵读型、思辨型、积累型、跳板型七种基本课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确实是一大创举,可以减少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繁冗环节,通过“简化”达到“净化”“纯化”“美化”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使之一空依傍,熠熠生辉! 

     其次,好在于书的实用性。一个好的教学策略,如果不具推广价值,那无论多么新颖,都觉得不够接地气。但是,王君老师的书籍,十分具有实用性,可以灵活地迁移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来。如语用型文本处理的两种教学策略:五看法和聚焦法。这都是十分好操作的方法。老师们拿来就可以用,而且可以提高自己课堂效率。何乐不为呢?实用,使之造福众生,德泽天下!

    再次,好在于本书的情感性。一般的理论性书籍偏灰色,但是王君老师的书,是彩色的,绚烂的。松际微露月,清光犹似君。王老师自带光芒,原因之一在于她饱满的激情,这让本书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读起来有时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有时像诗歌一样情不能已。比如读课例《安塞腰鼓》,从平面的文字中,宛如听到了大型的立体交响曲。在聆听学生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的朗读中,自己的生命状态好像被激活、被冲破、被撞开。而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好像被疗愈了。这就是情感的魅力。以教师饱满的激情,调动听课者的激情,丰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激情,使之永远青春,蓬勃有力!

    最后,好在本书的科研性。比如王老师第一篇提到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开掘与呈现,就很好地平衡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的关系。运用心理学、思维学的视角来解读文本,让文本解读多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如果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春天会不会生气》。语用解读,在现行文本解读体系中还比较薄弱,在学术界研究空白较多。她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超越文字个体或词句小团体,扩大到段、章、篇、书的文字大团体;二是超越“有辞格”---传统的修辞方法,进入“无辞格”的研究。在词语选择、句式选用、段落衔接、语篇结构、作品风格等方面全面透视一个文本。读到这里时,我不由地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细心揣摩,有种大学教授在传真经的感觉,学术含金量十分大,值得我反复思量。科研,使之极深研究,独具魅力!

    本书还充满趣味性和丰富性,细细品读,自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读完后,我还有些许疑惑,语用型和写作型,是否有交叉关系?如何聚焦文本,找到一语立骨的抓手?……我想这些疑惑,正是我等愚笨之人,再次阅读本书的动力!

阅读人:朱腊清

    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第一遍的时候,心中怎样一个震撼,那在语文课中蓬勃的生命力外溢开来,带着敬佩、新奇、求知我跋涉在新颖的课堂实录中,遨游在精彩的教研讲评里。我想,课堂可以如此有巨大的能量,每一分钟都精彩,每一分钟都育人。一个人的潜力真是无穷,创造出那么多种可能,让每一个瞬间都精彩。         

    带着这种感性认识,我开始了第二遍读“它”之旅。这一遍感受比较深的是“青春”二字,我的心跟随着文字在飞翔。我想,这样的语文课看到了课堂的“青春”,青春就是创造无限制的可能,只要去想去做,一切皆有可能。这样的语文课看到了学生的“青春”,在最美的年华碰到了带给自己以生命的启迪,知识滋润的课堂,那是一种生命的尊重和成全。这样语文课看到了教师的“青春”,“青春语文倡导教法即活法”,个性在设计中飞扬,生命在教与学中升华,古语云“教学相长”,我们何尝不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获得生命的再体验与提升。“青春”可以是一辈子,多么美妙的体验。语文课堂中我最不愿面对的是诵读型文本。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我是不会朗读限制了我朗读文本的处理。但毋庸置疑,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朗读是很重要的手段,有时还能起到以读代讲的作用。王君老师诵读型文本设计最让我敬佩的是诵读脚本的设计,例如《木兰诗》,真是别出心裁,不同形式诵读,不同层次的诵读,只剩下暗暗佩服的份。于是乎王老师《岳阳楼记》诵读型文本的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就是水到渠成。王老师说:“诵读型文本的课堂设计要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依据原文本创造性地设计诵读脚本。二是重视诵读的层次性、阶梯性和形式的丰富性。……”不仅仅是读那么简单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归文本,在字里行间窥探作者的情感。“青春语文”在看篇、看段、看句、看字、看意的五部中给了我一定的启发。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我讲的他都知道,那就讲点不知道的吧!呵呵!记得《背影》这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王老师敏锐的抓住了“不相见”三个字,她设计了“不------相见”的教学环节,体会中国式父爱,还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在里面,蕙质兰心吧!于是今天在备《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仔细的阅读文本,也捕捉到了一句话“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去”,为什么不愿?这在外人眼中花花公子似的于勒就有了自尊、自强的一面。我带着学生慢慢的品煞白、郑重其事、两眼呆直……,学生在文字中找到了乐趣,触发了联想,笑声不时在课堂传出。

    课堂设计要贴近生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也只是十几岁的少年。印象深的是王老师设计的《看云识天气》的分类别说明方法的突破----给明星分类。我还记得初一讲完分类别后学生迷茫的眼神,如果在当时通过活动来突破,是不是分类别就不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由此,我也想到了新课标的任务群,把原课堂的问题串变成活动,鲜明的符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时代要求。

    语言的精炼性和形象性,我想应该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我现在的课堂追求。王老师的课堂点评精彩深刻,总结大多采用对仗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语用。

    这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时间关系,只理解到这个程度,静下心来,我会选择再一次重读,相信可以挖掘更多的宝藏,无论宏观还是微观,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期待再相见。

 END

图文:谭茜

初审:滕达

终审:叶骏

阅读 9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