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际,大家在熟悉的校园迎来了新的学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提防诺如病毒和手足口病吧。
认识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可通过接触、食物、水和气溶胶传播,主要引起腹泻、呕吐,少有发烧症状,病程较短,大多数人一周左右就会自愈。学校、托幼机构及养老院、医院等人群相对密集场所极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家长和老师要教小朋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学校应加强通风换气,遇见呕吐情况应先将人群疏散,再用浸润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健之素消毒剂等;疫情期间1000mg/L,日常消毒250-500mg/L)的纱布或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污染物且放置30分钟。清理后的污物或一次性物品要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消毒、清洁和晾晒后方可继续使用。清洁物品专区专用。
做好预防
1、保持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对预防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尤为重要。叮嘱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可能污染物后都要洗手。
2、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周围有急性胃肠炎症状的患者,不要让孩子和病人亲密接触,比如拥抱,分享玩具、餐具等。不要在疾病高发季节带孩子去人群拥挤处玩耍。有相应症状人群尽量避免在外就餐。
3、食物安全:保持食物的清洁和卫生,确保食物充分煮熟,安全存放食物,即使气温较低也要将食物妥善保存,保持餐具和厨房清洁。
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大多数患儿的手足口病是轻微的,病程较短,1-2周可自愈。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三岁以下儿童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且容易出现重复感染。
手足口病经胃肠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飞沫、皮肤或黏膜疱疹液等直接感染,以及被污染的手或玩具等生活用品而间接感染。
层层防护
1. 接种EV-71疫苗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的病例多为EV71病毒所致,6月龄-5岁儿童可以通过接种EV-71手足口病疫苗,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相关手足口病的发病。建议低龄儿童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接种,每次间隔1个月,以便尽早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2. 做好个人卫生:“洗净手、勤通风、勤消毒”饭前便后或接触口鼻前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打喷嚏或咳嗽用纸巾或手绢等遮住口鼻,并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家长处理完孩子的粪便、尿片等,也应及时洗手。还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对玩具、日常接触物品等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3. 喝开水、吃熟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进食水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食用;尽量不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未完全熟的肉制品。
4. 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手足口病高发期为5-7月,流行季节要避免频繁前往人群密集或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请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患儿接触:亲吻、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应对自如
如果家中孩子不慎感染,当孩子出现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且自发病起隔离2周或症状消失后一周。在此期间,患儿应避免上幼儿园或参加集体活动。有二胎的家庭需特别注意,把患儿隔离的同时,还需要对患儿接触过的玩具进行清洗消毒(84消毒液、漂白粉/水、健之素消毒剂等含氯消毒剂),不宜浸泡处理的物品应置于阳光或者紫外线灯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且大多数患儿的症状是相对较轻,发现症状及时治疗,加强口腔及手足皮肤的护理,即可恢复。三岁以下儿童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且容易出现重复感染,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热(>39℃)、精神不振、头痛、嗜睡、呼吸心率增快等重症信号时,应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
幼儿园会做好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疑似患儿,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同时对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日常物品进行消毒处理;衣物要进行晾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