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清廉之风     筑清廉防线    【清廉故事二十二期】

祁县西六支小学
创建于03-01
阅读 3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

      朱轼(1665年-1736年),字若瞻,小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村)人。清朝中期名臣、史学家,乾隆帝师傅。

清代名臣朱轼,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三朝帝王赏识与重用,后来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

朱轼担任浙江巡抚期间,特别重视治理官场和移风易俗这两件事。自己一日三餐皆粗茶淡饭,一年四季皆粗布衣裳,明确规定衙门大小官员一律不得衣着锦绣,必须举行的宴会也一定要遵从就简的原则。他说:“考察官吏关键在于奖廉惩贪,改变社会风气关键在于去奢崇俭。”

某一天,朱轼在路上看到一个妇女穿着华丽,问知她的丈夫是个卖菜的,便叫她进入官署到厨房去。当时,朱轼的夫人正同女佣们一起做活,卖菜者之妇分辨不出。朱轼指着自己的夫人告诉她说:“这个做饭的就是夫人。”叫她留下陪同夫人吃饭,吃的只是蔬菜,吃完饭便叫她离去。此事传出去后,浙江的风俗为之一变。

      乾隆为太子时,朱轼是太子太傅。据说乾隆曾经到他家里做客,他只拿出粗茶淡饭招待,菜肴为“四盘二碗”,主要有腊肉、肉皮、粉丝、闽笋、肉圆子、薯粉圆子等。朱轼老家高安请客,多用“四碗二盘”,名为“朱公席”,就是这样来的。

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朱轼把治理官场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以家风影响政风、民风,令浙江风俗为之一变,他的做法对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让我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的文化精华,养清廉之风、筑清廉防线,弘扬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阅读 3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