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融融,万物生长,此时的大地,一派生机。春雷乍动,蛰伏的小动物们从泥土中被惊醒,向着大地发出声声讯息,四处开始热闹起来啦!
“惊蛰桃始华,春醒燕归来”,时庄小学的同学们寻春,踏春,赏春,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领略“惊蛰”节气的魅力吧!
简介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初识惊蛰
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勒出千姿百态。
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知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
三候鹰化为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风有约,花不误。惊蛰吹来“花信风”,是谁把春天叫醒?古人选择了桃花、棣棠、蔷薇三种花对应惊蛰节气。因此,惊蛰时节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花开准时为三候报信。
吟诵惊蛰
古诗说,惊蛰,听到风声了吗?今朝折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惊蛰到了,一切蛰伏的美好正在醒来。古诗中的惊蛰,纯朴雅致,酣畅淋漓。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绘制惊蛰
惊蛰至,万物生。小艺术家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画笔,全神贯注的将目之所及的美好春光展现在画纸上,在他们的手中,惊蛰是美丽的,惊蛰是神奇的,惊蛰是充满魅力的。
感知惊蛰
在民间,惊蛰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在惊蛰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跟随孩子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主要的惊蛰民间风俗。
吃梨子
在惊蛰这一天,民间有吃梨的习俗。梨有着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干燥的春季来说非常有益。同时,梨的谐音是“离”,吃梨也就意味着远离疾病和灾祸。这种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吃龙须面
在部分农村,惊蛰日吃龙须面,烙的饼子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牙,用龙在人间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情暖惊蛰
1、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惊蛰一到天气回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惊蛰节气养生的重点在于护肝健脾,清淡的饮食能起到护肝健脾的作用。
2、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
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银耳、春笋等
3、不要食用冰冷食物
由于惊蛰时节气温偏低,早晚温差大,所以这个节气还是很不适合吃偏冷的东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温的食物。
惊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只是春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标志。它只是一瞬间,但是却带来了无数的希望。总的来说,惊蛰是一个美丽且有魅力的节气,是一个富有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的节气。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孩子们寻春,踏春,赏春,领略了惊蛰的魅力,让我们整装待发,扬帆起航!
编辑: 王悦
审核: 席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