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溢师心,蓄力行道远——锦山一小英语组假期读书交流

而立徐
创建于2024-02-29
阅读 3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光一如流水潺潺而过。告别了元宵夜晚绽放的烟火,锦山一小英语组的教师们也正式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在假期里,他们精心阅读了《英语课程标准》、《把课改作为方法》等书籍,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回到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坐到一起,开始了读书交流活动。

    课堂活动与情境的创设——于玲

        什么才是真实的活动?课堂上,老师创设了一个去超市的情境,问学生想不想去?学生回答不想去。课下问学生这样回答的原因是这本来就是假的。类似于这样的活动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甚至语文数学等学科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比如去动物园、公园、果园、进行闯关比赛等,为什么会让学生有这样的回答呢?是因为我们老师创设的情境不真实吗?还是因为学生已经对活动没有抱有期待呢?真实的情境需要真实的活动进行支撑,我们不可能将每一节英语课在超市完成。我想,创设情境后,我们老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有收获感、满足感,而不是成为活动的观众,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

        加强课外阅读要从小抓起——赵翠

        新课标要求三至四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2000词,五至六年级课外阅读达到4000-5000词,初中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00词。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的字数变多,难度变大,突出强调了孩子对英文文章要求更深层的理解。除了阅读要求更高,新课标的英语写作要求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一定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因此,加强课外阅读要从小抓起,长期坚持。

    引导学生学会语言表达——马彬彬

        课堂上我会设计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模仿和运用中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描述、阐释、分析、应用等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评价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作者的观点以及主人公的行为,逐步学会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提升表达性技能。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李晓杰

        教师要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课改要落实教学规律的研究——谷秀艳

       教师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有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入研究,有对教材,有对学情,有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且思考全面,研究深入。教师对课标的研究要更深入,更更透彻,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更加精准,课堂核心问题的设计更清晰、更系统。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要更高,课堂思维更活跃,展示更精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教学的环节更加流畅。这样才能保障课堂的结构和艺术有科学的规范,让老师的课改既“想明白”又要“做明白”,真正提高课改效率。

    提倡个性化、鼓励活动化——徐北

       新课程标准鼓励采用活动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这意味着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通过各种互动性强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新课程标准还提倡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进度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让同学成为同学——李达

    同学不能成为彼此孤立的个体,同学不只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同学是一起学、共同学、相互学。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总喜欢抱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和标准答案,按照教案上的既定流程来“倾听”学生的回答,满意的就给予表扬,然后理所当然的走向下一个教学环节;不能按照自己预想答案回答的,就循循善诱一个接着一个问题挖坑让学生跳进设定的答案,或者就以“谁能帮帮他”把目光转向能给教师标准答案的另一个同学,然后再以一句“听明白了吗?”就心安理得跨过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是老师的课堂,却不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师生关系,却没有同学关系。我们更应该多听听学生们彼此交流后的声音。

    明确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郭兰英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是历次课程标准都未涉及的内容,首次出现在《义教新课标》中,说明其重要性开始受到高度关注,被摆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力求改变以传授理念和展示教学为主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方式。要围绕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理念更新、教材和学情研究、课题研究、教师反思与专业发展、扎根实践的教学改进、教研与师训方式的创新等多方面,为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搭建教研和培训平台,全方位支持和保证课程目标和任务要求的有效落地。强调要构建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开展以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为导向的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堂、分析学生、研读教材、设定目标,从而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要做教育者,首先要做“读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更会一致承认:阅读是教师成长路上最好的修行。不爱读书的教师,很难教出爱读书的孩子。因此,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读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阅读 3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