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风湿免疫病。主要病变部位为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并伴发不同程度眼、肺、肠道、心血管病变等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脊柱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AS)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发病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多个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
AS具有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患者的一级亲属患AS的概率达31.3%,HLA-B27基因的表达与AS有高度相关性,但并不是HLA-B27阳性一定会得AS。
感染因素
研究显示,AS发病与慢性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最常见的易感部位是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的沙眼衣原体、志贺菌、沙门菌等为常见的病原体。
免疫因素
迄今为止,共发现100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了AS的炎症反应。患者体内的免疫炎症因子也高于正常人,因此,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AS的致病过程。
强直性脊柱炎(AS)起病缓慢且隐匿,早期症状通常是在腰骶部出现钝痛和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活动后减轻。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或脊柱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炎性腰背痛
慢性腰背痛是早期患者最具特征的症状,患者多在腰骶部或背部出现钝痛,同时伴有晨僵、疲劳乏力等,疼痛以静息痛为特征,夜间、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明显,但活动后减轻。多数患者病情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外周关节炎
部分患者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以髋、膝、踝、肩关节肿胀为主的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
青少年起病的患者常见以髋关节炎为首发症状,髋部疼痛,因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生长迅速,因此,青少年患者易导致髋关节畸形。
肌腱端炎
肌腱端炎好发于足跟、足掌部,也可见于膝关节、胸肋连接处等部位,受累部位常有肿痛现象。
由于 AS是一种慢性、系统性、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除累及脊柱和外周关节外,还可累及关节外其他器官,如眼、心脏、肺、肾等。
目前,临床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的标准是:
下腰背痛至少持续3个月,活动后疼痛改善,但休息后不缓解;
腰椎屈伸和侧屈活动受限;
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
X线表现:双侧骶髂关节炎轻微异常(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明显异常(Ⅲ级)。
如果患者具备最后一条,且分别满足前三条中的任何1条,即可确诊。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的骶髂关节和脊柱检查方法有:
Schober试验:直立站位,在双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及向上10cm作出标记点,双膝直伸,弯腰至脊柱最大前屈度,测量上下二点间的距离。用于测量脊柱活动度。
指地距:双膝直伸,弯腰至脊柱最大前屈度,测量指尖到地面的距离,正常值为0cm。用于判断脊柱活动度。
脊柱侧弯试验:直立站位,充分侧屈脊柱,测量直立位与充分侧屈后中指尖垂直于地面下降的距离。用于判断脊柱侧弯程度。
胸廓扩张试验:直立站位,测量在第4前肋间水平的深呼气和深吸气之胸围差,小于2.5cm为异常。用于提示胸廓活动程度和呼吸功能的下降情况。
枕壁试验:背靠墙直立,双足跟、臀部、背部贴墙,双腿伸直、收下巴、眼平视,测量其枕骨结节和墙壁之间的距离。正常距离为0cm,颈活动受限时该间隙增大,用于评价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程度。
Patrick试验:又称4字试验。仰卧位,一侧膝屈曲将足跟置于对侧伸直的膝关节上,检查者一手压直腿侧髂嵴,另一手下压屈曲的膝关节。如屈膝侧髋关节出现疼痛,提示屈腿侧髋关节病变。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HLA-B27检测,检查肝功、肾功、细胞因子以及骨代谢指标等,对评估病情和用药有一定意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AS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
AS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骶髂关节炎的影像诊断,骶髂关节炎的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模糊,边缘不规则,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消失甚至融合。
CT检查
CT检查具有分辨率高的特点,能更好地观察骶髂关节病变,并可克服X线重叠的缺陷,提高早期诊断效果。
MRI检查
MRI检查对早期骶髂关节炎及急性活动期炎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尚无法治愈。一般为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并尽量控制病情的发展,患者能够正常工作及生活。若病情延误至晚期则难以逆转,所以早诊早治是关键!
强直性脊柱炎(AS)一般不会影响寿命,其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持续进展,有的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预后具有个体差异性。目前尚无根治办法,通过针对性的治疗能缓解疼痛、控制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