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万里行程更是诠释了拳拳初心,无论是“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还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亦或是“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为民情怀,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激励和鼓舞着新时代党员干部把老百姓当“心上人”,把“群众事"当“心上事”,以向下的姿态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放下架子接地气,以“为民”的姿态摸清群众“心上事”。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架子”放不下来,就接不上地气,摆不正姿态,有损党和政府的公仆形象,疏远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无法与群众有情的交融和心的沟通。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放得下官架子,走近群众、贴近群众,主动到基层一线走一走、看一看,主动与群众排排坐、谈谈心,不说高高在上的官话,脱离实际的套话,多说通俗易懂的白话,群众爱听的实话,在心贴心交流、面对面沟通中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倾听基层声音,以“小学生”姿态向群众取取经、问问路,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确保调研对象的广泛性、调研内容的针对性、调研方式的多样性和调研结果的有效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事摸清摸透摸准。
俯下身来用力气,以“苦干"的状态解决群众“困难事”。农民用锄头耕地的时候,要尽可能把腰放低,才能用上劲,从而把锄头铲得更深。俯下身、弯下腰才能抓好落实。为人民服务,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关键在于见行动。党员干部要注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既要以“干”字为关键,涵养“想干事”的内在自觉,锤炼“能干事”的过硬本领,增强“敢干事"的精神品质,拿出真招硬招实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也要以“韧”字贯穿之,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一步步展开、一项项落实、一茬茬推进,不能“热一阵,冷一阵”“紧一时,松一时"。要有“迎上去"的作风和“敢吃苦"的劲头,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躲闪、不逃避、不撤退,用行动书写担当,用担当践行使命。
沉下心来养静气,以“沉稳”的心态干出群众“满意事”。《韩非子》曾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古人佩韦、佩弦以自省,就是要时刻警示自我,保持心明眼亮。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群众办事,要放平心态,不急不躁,做到临事不惧、处变不惊,涵养一身静气,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只有摆正了心态,才能确保在物质诱惑面前不动摇,在艰巨任务面前不退缩,在名利荣誉面前不伸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沉着且自信、坦然且平静的精神风貌。要在关键时刻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稳得住神,坚守内心的平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多一份坦然,多一份从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群众工作,潜心磨砺意志,增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在困难面前,积极应对、冲锋在前,以攻坚的决心和自信在为民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