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五(3) 涂瑞雪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走进名人故居  感受文脉传承
——记录五年级寒假寻访名人故居

创建于02-29 阅读322

这个寒假家里好忙,爸爸妈妈没办法带我去外省游学活动。而且还要在外婆家呆好久,于是我们就地取材,查阅了好多关于温州鹿城区的名人故居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眼界大开。原来我们以前一直舍近求远,风景处处在,最容易忽略的却是身边的美景。我们查到了温州本地好多名人故居,有朱自清、郑振铎、夏鼐等十几个就近县市的。

考虑到市区交通拥堵和我们自己的出行方便,妈妈和我一起选择了其中六个故居。然后就是安排出行顺序和细节问题,现在的互联网很方便,用高德地图就能轻松查各个地点的路程和周围停车环境,还有附近就餐点及玩乐场所。

前期准备

安排好了行程计划。第二天却刚好是周一,大部分故居都闭馆,但这一天也闲来无事,于是我和妈妈就当去踩点了。按着路线计划,迎着灿烂明媚的冬日暖阳,略走了这6个名人故居,在门口都留念拍照。

经过第一天的踩点,发觉每个地方都周一闭馆,而最后一个数学馆,原来以前研学过;夏承焘故居,因为没有保护好差不多废弃了,只留下门口的纪念石碑。虽然有点心塞,不过也要拍照留念下,我曾经来看过你们!

朱自清故居

经过第一天的努力,第二天我们决定选择四个名人故居仔细研访。

第一个,妈妈就驱车直达来到了朱自清故居,古宅位于鹿城区四营堂巷55号,百里坊八仙楼小区内,周围繁华街景、高楼林立,唯有这一片低矮的青砖飞檐特立独行,显得格外与世无争,清心淡雅,独善其身。

朱自清(1898-1948),文学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朱自清与温州颇有渊源。1923年,朱自清受邀来到温州,在浙江省第十中学和省立第十师范学校任教,并写成《月朦胧鸟朦胧》、《绿》等散文四篇,集为《温州的踪迹》,其中描写梅雨潭的名篇《绿》六十余年来一直作为范文收入中学教科书。

古宅为三进合院木构建筑,两边对称各设一间厢房。前厅有朱自清先生的画像,厢房里有其咏颂温州名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文帖。天井的石墙上有个醒目的“寿”字,墙边的一碗小池上,荷叶舒展着恬静的姿态,让我们约能想到当年朱先生在此生活的模样。


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

第二个,我们来到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

这是位于信河街飞鹏路98号,一座布满青苔和历史悠久气息的独栋独院西式别墅。哥哥走累了说不陪我们进去了,我和妈妈踩着布满青苔的石阶而上,走进屋内。因为观访人只有我们俩,因为深色年代久远的地板,因为岁月斑驳的楼梯,我们只潦草走了一层就不敢往上了,就回到了车里。哥哥一听看不下去了,竟然拉着我们再一起走进去,里三层上三层、前后屋都仔仔细细的再走了一遍,详细领略了这两位先生的一生响亮事迹。

马孟容(1892-1932)、马公愚(1893~1969),名国画家和著名书法篆刻家。这两位先生是一对双胞兄弟,他们的艺术造诣深受文艺界前辈如蔡元培、吴昌硕等赞赏,被誉为“马氏双璧”、“永嘉二难”,是后期海派文化的重要力量和杰出代表。

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原为省级文保单位陈宅,具有浓厚的民国时期老建筑风格。陈宅为一个封闭的院落,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庭院中大树荫蔽,环境清幽。把艺术馆设在陈宅,一是因为陈宅已进行整体整修,环境比较好,面积也能够满足展出需求;二是飞鹏巷距离百里坊比较近,马家后人在感情上有亲近感。

郑振铎纪念馆

这次没有开车了,这三个古宅都离的不远。我们步行穿过古旧的街道,一路上都是被鉴定的旧居。很快来到了位于一样旧式街道的沧河巷24-28号的郑振铎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很中式的合院古宅,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处处透露着郑振铎老先生的身世底蕴和璀璨的人生。

郑振铎(1898-1958),社会活动家,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考古学家,又是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大师”。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他祖籍福建长乐,却出生于温州,在瓯江畔长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温州人。

当年郑振铎在“五四”时期永嘉新学会通讯录的“住址”一栏中,曾经填写了“沧河巷”。于是,根据这一建议,有关部门决定将纪念馆设在沧河巷的金宅。金宅位于沧河巷24-28号,建成于1935年,房主金沛树,永嘉乌牛人。其子金家麟为早期温州学运的领导,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全国价格学权威。据说,1938年间金宅是新四军秘密联络点与永嘉临时县委活动点。因为这样的历史和价值,金宅作为市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于2011年9月列入温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点。循迹而至,一座合院式建筑呈现在眼前。金宅正立面为巴洛克式风格,青石台基,大门呈八字型内凹,青石门框,上有半圆形拱券大门罩。正屋五间两层,都是砖木结构楼房。一、二层均带前廊,檐柱做成西式科林斯柱式,二楼用预制砼栏杆,样式为镂空几何、花草纹饰。

夏鼐故里

最后我们又徒步来到了几分钟路程的夏鼐先生的故居,位于仓桥街102号。这是最融于繁华闹市里的古宅,也是最隐于闹市的,小小的巷口进去,一拐再拐才进入到古宅里面。可能和夏鼐先生一样的个性吧,与世不争,随性优雅。

夏鼐(1910-1985),考古学家,字作铭,温州人,中科院院士,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界的引路人和掌舵者。

故居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四处院落组成,正中院落为门屋、厢房、正屋。门屋面阔五间,为带西方风格的砖木建筑,砖砌抹灰立面,后带拱券外廊。门屋北为天井,天井东西各为三间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厢房,天井北为正屋,五间二层歇山顶建筑,前后带廊,廊柱均为砖砌抹灰方柱。正屋为夏鼐小时起居的地方,西南小院正屋二层为夏鼐小时读书的书房。

后记

走过这么多名人古宅,我的内心深处不尽波澜起伏。这些老先生的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让我们这些参观者受益匪浅。

虽然我能领悟的内涵甚少,但是却让我这懵懂的年纪也蒙上了一层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底蕴的纱衣。这些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种传承、一种信仰。

阅读 3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