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检验科
创建于02-28
阅读 3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是人体内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体内需要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作为特定的辅酶和因子参与代谢,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35,其结构为HSCH2(NH2)CO2H,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HCY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临床常用的预测心脑血管风险的指标之一,可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或肿瘤治疗的预后判断指标,HCY也是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对协助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早期预测指标。血液循环中80%~90%HCY以二硫键的形式与血浆白蛋白结合;10%~20%以HCY二聚体或HCY-半胱氨酸二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约1%以游离巯基存在。临床上通常检测的是总 HCY。血清中HCY的正常参考范围为 5~15 μmo/L。指标升高见于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等。结果异常应就诊心血管内科等,可进一步做血生化、维生素B6、叶酸等检查。


检测方法


目前同型半胱氨酸的主要方法是循环酶法测定,氧化性HCY被还原为游离HCY。游离HCY在HCY-甲基转移酶催化下与S-腺苷甲硫氨酸(SAM)反应生成甲硫氨酸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SAH被SAH-水解酶水解形成腺苷和HCY。形成的HCY进入HCY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转化反应,形成循环反应。循环反应明显放大了检测信号。




结果解读


指标升高:HCY水平升高还是冠心病(CAD)、脑卒中、深静脉血栓以及阿尔兹海默病(旧称老年痴呆)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HCY作为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脂质过氧化,增高血小板的粘附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HCY可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长,干扰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促进平滑肌老化、组织纤维化及变硬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剧增。高浓度的HCY可对血管壁造成损害,使血管内膜增厚、粗糙、斑块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HCY升高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粘附性与聚集性增高,破坏正常凝血机制,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HCY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称为高HCY血症,报告单常用“↑”标识。




生理性原因:


年龄:HCY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0岁后明显升高,70岁后升高速度显著加快,80岁以后是40岁以下人群的2倍。


性别:男性HCY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HCY高于绝经前。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维生素B6、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其他情况:接受S-腺苷-甲硫氨酸治疗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假性升高。某些抗肿瘤药物因抑制叶酸代谢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HCY血症也见于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基因缺陷或突变导致HCY代谢必需的酶缺乏、恶性肿瘤等。使用卡马西平、异烟肼、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利尿剂、一氧化亚氮、口服避孕药物等也会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大量摄入咖啡、酒精,吸烟等均可引起HCY升高。高动物蛋白饮食中蛋氨酸含量较高,摄入过多易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检测数日内应避免进食较多酪、鱼类、虾米、干贝等高蛋氨酸食物。


诊疗意见


生理性变化:年龄、性别、绝经等原因出现的高HCY血症,需要就诊心血管内科,结合血糖、血脂、维生素B12、叶酸、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必要时使用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定期复查。


病理状态:如果体检发现血清HCY升高,可就诊心血管内科等科室,需要进一步做维生素B12、叶酸、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明确病因。伴有头晕、头痛、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需要就诊神经内科,进一步做头颅CT、头颅核磁、血糖、血脂等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有脑血管疾病者,应使用降压、降脂、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有糖尿病肾病,需要控制血糖、血压、蛋白尿,调节血脂,并定期复查。当出现胸痛、心前区压榨感等症状,要立即拨打120或前往急诊科,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心肌梗死等疾病。明确有心肌梗死者,建议溶栓、介入治疗。规范治疗有效时,HCY会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HCY没有下降,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饮食具有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需要补充瘦肉、猪肝、绿叶蔬菜、水果等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减少咖啡的摄入等。


温馨提示


综上所述,当HCY浓度超过参考区间,不管是生理还是病理变化,由于本项目受年龄、性别、药物及饮食等多种原因影响,不同仪器、不同测定方法参考范围也不同,如果出现结果异常,都应及时就诊明确原因,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请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联系电话:0310-7675152    0310-7675153





阅读 3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