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民二小学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本日上午在南四楼录播室进行了名家课例赏析,赏析的是许志文老师的水平一:移动技能——快速移动(高质量发展领域下体育改革成果交流一课。
首先了解定义,明确概念。
移动速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它与力量、耐力、协调具有密切联系。关于移动速度概念的表述也是众说纷纭。迄今为止,研究者进行移动速度相关研究时,仍主要采用田麦久教授对移动速度概念的阐述。田麦久先生认为,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在运动中速度素质具体表现为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对外界信号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快速位移的能力,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在体育运动中,常常是以人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时间来表示,如男子100米跑10秒,100米自由泳游50秒等。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规律,《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水平一目标规定小学1一2年级重点学练基本运动技能。而基本运动技能分为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在本节课中许志文老师所提到的课堂授课小技巧主要是针对移动性技能学习时的方法。
其次精准定位,找准目标。
水平一主要指的是7、8岁,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处于萌芽期,一切都刚刚起步,以兴趣激发为主要目标。有研究表明移动速度的快速增长期(7~10岁男、女)、起伏期(10~12岁男、女)、二次快速增长期(12~15岁男性)、稳定增长期(15~18岁男生)、稳定增长期(女生12岁以后)。
最后结合特点,巧设方法。
体验移动性技能的具体内容和练习方法,如提踵走、高矮人走、马步跑、追逐跑、垫步跳、跑跳步、钻越、躲避、攀爬和队列练习等活动,以及“青蛙跳荷叶”“动物爬行”“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是水平一的内容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好掌握移动性技能的,提升体育学习兴趣是水平一的重中之重。
(1)创设情境,开展游戏化教学
创设的情境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是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真实化的情境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保持对学习的兴奋度,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中来。教师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时,不能仅仅“唯生活化”,还应该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例如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既从生活实际出发,也将动作设计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用并脚跳、开合跳与交叉跳等方式,体验移动性技能,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发展动作变化的移动速度。再如:创设森林探险的游戏,森林里会遇到不同高矮的树丛、河流等障碍,需要一一克服障碍完成挑战。攀爬、奔跑、跳跃、滚翻不同的手段都可以被应用到这一场景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被调动起来,自然而然成为学习技能、发展移动速度的好场所。
(2)善于启发,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水平一的学生思想简单、天真烂漫,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容易受挫。那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启发,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短距离接力跑中,有些学生总是掉棒,内心十分焦急,越是担心、害怕,越是不敢交接棒。而这时候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会大打折扣,反倒不如鼓励学生思考握棒手型、握棒面积,考虑面对面的站位等,自己尝试交接的动作,两两配合,反复尝试,不断启发学生思考与尝试,在实践中反复探索,收获成功。
(3)多样化活动,丰富运动体验
多样化的活动,不仅有不同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能便于学生在运动中,找到更适合自己、更喜欢的活动。例如:风火轮铁、爬行圈、袋鼠跳、千足虫、跳跳球、带绳蹦蹦球……低年级的学生兴趣爱好是关键,在发展移动速度的敏感期,必须找对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在玩中学、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路虽远,行则将至。每一次学习就像一份精神食粮,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思想,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力量。民二小学体育组全体成员将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不断前行、不断进步,为民二小学全体学生奉献上更加高质量的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