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带动资源型经济转型

Nn.🍒
创建于02-27
阅读 2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山西作为资源大省,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空间转型又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依托,尽快优化山西省域空间布局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首先提出,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十四五规划中也特别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基于此,《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中提出,要构建以“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为主体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具体来看,“一主”即太原都市区,打造成为山西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带动全省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三副”即大同、长治和临汾三个省域副中心;“六市域中心”即运城、晋城、阳泉、朔州、忻州、吕梁六个市域中心。因此山西之后的转型发展可以按照“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的总体布局,通过渐次递进的方式,拓展经济发展的物理空间和内涵空间,逐步扭正资源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布局造成的不合理影响,将空间布局和城市生长拉回正常轨道。

一、增强太原的极核效应

太原是省会城市,也是全省经济实力最强、要素分布最密、内外通达度最高的区域。但是当前太原城市框架太小,东西两山,汾河穿城而过,狭窄局促的空间结构制约了太原向更广裕度发展。因此,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太原的地理优势,引导太原城市框架向南部平川地区扩展,拉大和延伸城市框架,注重在东西两侧延展城市宽度。同时,要着眼于增强太原的极核效应,发挥太原的科教优势、产业优势,以综改区为重点汇聚全省优势资源,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新兴材料等集聚发展,产生强大磁极效应,打造成吸引高端要素汇集的引力场。

二、推动三个省域副中心次级突破

大同、长治和临汾是省委确立的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三足鼎立”,是山西当前除太原外的10个地市中区位优势较为突出、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要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样板。同时,要强化与太原城市群以及中心城市的产业、人口和文化联系,形成内畅外联的互动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要拓展对外功能,例如大同要更加主动融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承接产业转移;长治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托太郑铁路融入中原经济区,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临汾则要对接关中平原城市群,向内陆腹地延伸。

三、提升六个市域中心城市能级

其他六个市域中心城市,要加快提升能级,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理顺行政隶属,破除“城、郊、矿”矛盾;要推进老工矿区转型,引导资源耗竭型地区人口逐步向县域和城市迁徙;要加快建立从前类似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引导资源优势向其他各方面优势全面转化的机制,用于补偿煤炭开采引起的负外部性效应;要建立与周边县区的产业分工协作机制,密切产业往来,完善产业分工和功能定位,提升以市域为中心、县域为节点、村镇为网格的梯次辐射作用,重构等级秩序性。要推进贫困的边缘山区人口逐步向县城集中,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阅读 2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