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黑暗的那道光
牛蹄九年制学校 七年级 陈思齐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这是朝花夕拾小引中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我陷入了沉思。
这本书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对黑暗社会的种种不满与痛恨,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家庭的兴衰,一个少年的成长。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其原名为《旧事重提》,也就是“年轻的事,晚年再去回忆”。跟着他的笔触,你可以看到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可以看到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还可以看到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刚开始接触这本书,是五年级时课本上的少年闰土。闰土这个孩子勇敢大胆,但在当时的社会,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就必须遭受苦难。鲁迅的家境与闰土来比,简直是人间比地狱,但鲁迅却十分向往闰土的乡土乐趣。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作者大量使用对比和讽刺的手法。例如在《五猖会》中,首先一直在写五猖会的热闹非凡,接着却写的是父亲让我背《鉴略》,我那急切的心情瞬间被冲淡,体现了鲁迅对旧式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朝花夕拾》这本书真实反映了作者在用笔和敌人作斗争的过程,在当时那样的社会,能有这种勇气的人也真是难得,他拥有大的力量——一种能够伤人于无形的力量,他就是鲁迅,我心中永远的文学巨匠。如今我站在和平时代的角度,去看着当年在那样环境时他写下的这本书,只觉得这本书满含无奈。一场大火中,所有人都困在大火之中,都睡着了,但有的人醒了,他们希望让周围的人都能够醒着,然后一起逃出去,可却有心无力。鲁迅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大家清醒,但却收效甚微。
可即便这样,他也不愿放弃,他坚信这一切必将过去。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的信念,一种坚信中国人能够站立起来的信念。正如鲁迅先生在他《且介亭杂文》中对中国人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又回答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手捧《朝花夕拾》一书,品味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年少轻狂、思索冥想他弃医从文的勇敢、品味风烛残年的岁月。《朝花夕拾》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份指引,一份启示,一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延续。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辜负鲁迅先生的嘱托“: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