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书育人和班级管理能力,不断用丰厚的知识来完善、充实自己,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新知。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色彩!
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能够带给我们知识和智慧,还能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更能使我们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意识形态
新的学期,提升幸福感的6件小事
1.设立可实现的目标
新的学期,想要不虚度光阴,就要趁早谋划,树立新的目标。不妨拿出一张信笺,把自己的目标,一笔一划写下来。在这些切实可行的目标指引下,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之持续前进,我们都将奔走在热爱里,迎来更好的自己。
2.选择好书阅读
“书籍是世上最好的营养品”,这句话说得不假。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充实自我,看着自己一点一滴慢慢变好,是一件会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倘若过去的一年中,你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好好阅读沉淀自己,那么就从新的学期开始,选定几本好书深入阅读。那些经历岁月积淀的文字,字字珠玑的言语,终将开拓你的视野,丰盈你的灵魂。
3.学习新的技能学习
一项新的技能,就像打开一扇新窗户,每一扇窗外都有不同的美景。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风景,你的心灵得到浸润,生活的底色也会随之生动起来。新的学期,别给自己的校园生活设限,别让自己的时间荒废。即便从零开始,只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一个趣味盎然的新世界。
4.每天坚持运动
有句话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一副好身体、一份好心情、一个好心态。” 而运动,恰好能给我们这一切。
从这个学期开始,每天腾出一些时间去运动。找一种自己喜欢做的运动,在动起来的过程中释放压力、舒缓情绪,你能感受一种纯粹的快乐。你运动时流下的每一滴汗,都不会辜负未来的你。
5.勇敢迎接挑战
校园生活总是会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与其担心这个、害怕那个,不如拿出点气魄来,在勇往直前中创造奇迹。勇敢一点,不是横冲直撞,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敢于突破舒适圈,将梦想变成现实。不怕事,才能成事。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才能少点遗憾、多点璀璨。
6.及时收纳整理
杂乱无章的办公室和教室,不仅会带来负能量,也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而窗明几净、井然有序,却会让人一见倾心、倍感愉悦。新的学期,养成及时清扫、收纳、整理的习惯。用得着的东西,认真收纳起来;不需要的东西,抓紧打包清理。
教育教学
读书:让力量植入人心
读书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读书的旨归、落脚点在于应用,在于实践,读书应重在用书。只有用书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会用书呢?
1.熔铸自己的思想
梁实秋说过:“我们要钻书窟,也还要从书窟里钻出来。”用现代文学大家李霁野的话印证此言:“钻书窟”,即“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从书窟里钻出来”,即“不要做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死书”。回到我们自己的观点上来.就是读书要善于熔铸自己的思想,做到“眼中有书,心中无书”。“眼中有书”,即用书之人必须是看书之人,是心中有书香、有底蕴的人,这样才谈得上用书。“心中无书”,是指不要受所读之书束缚、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死于他人言下,而要善于超越书本、超越他人,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2.读出自己的东西
学会用书不是把书上的信息、知识作为谈资来炫耀自己,以显示其博学,而是要生成自己的思想,超越所读之书,读出自己的东西来。读出自己的东西来,一要有阅读创新意识。即读书的过程一定要想着生成一些自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读书。二要善于思考。思考是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读出自己的东西的思维前提。没有思考所读的内容,不入心、不入脑,不要说读出自己的东西,恐怕是否真的读懂了、领会了、理解了,都值得打个问号。三要善于迁移。即从文章中读到自己喜欢的一个词、一段话或某个内容,要读到心里去,要与自己的需要联系起来,与自己的感悟联系起来,并使它向着自己研究、关注的问题迁移,向着应用转化。哪怕你读的内容与你研究、关注的专业或问题毫不相干,也要有这种迁移联想意识。做到这几点的人,读书必能读出自己的东西。诚如欧阳修曾感叹弟子苏轼把死书读活了,评价他:“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3.行出致用的成效
读书的关键是行动,你要会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应用。”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些论述均强调了读以致用、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其机理在于:一是知识用于实践,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悟知识,即陆游所说的“绝知此事要躬行”;二是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彰显其指导价值,实现其实践功效,人们才会更加认同读书,读书也才会更加自觉,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教师而言,学会用书、“行得出”,就是要解决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通过读书感悟、触发,唤醒自己的内心,形成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写作成果。这才是读书的真谛在,才是致用、“行出”的高境界。
德育管理
开学第一课,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冲动。”成绩来自于习惯,而习惯需要我们共同去培养和塑造的。新学期即将来临,比起成绩,请家长帮孩子养成这些习惯。
一、自觉学习的习惯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育路上,千万别指望孩子能自觉。要知道,孩子不自觉是本能,但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承担起引导和监督的责任,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1.设定明确的目标:
清晰的目标能够指导学习方向,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也可以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从小目标开始,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动力和。
2.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计划要有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同时也要有坚持性,确保计划的执行。
3.培养学习兴趣: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意义。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习。
4.学会自我管理: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培养自律意识,坚持执行学习计划,不轻易放弃或拖延。好的习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呵护,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二、复习预习的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
复习、预习对于学习来说,就像是为大脑这台“机器”进行“热身”和“冷却”一样。
预习就像是给大脑“热身”。在开始学习新知识之前,为大脑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它逐渐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预习,大脑可以预先对新知识进行“预热”,为正式学习做好铺垫,从而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复习就像是给大脑“冷却”。在学习新知识后,为大脑提供一个放松和整理的过程。
通过复习,大脑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记忆,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网络进行连接和整合。
两者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好地调动大脑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三、敢于提问的习惯
好奇心是提问的源泉。鼓励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对不懂的问题保持探索的心态。让他们知道提问是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开始于思考,而思考则源于疑问。
疑问是思考的起点,只有当我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时,我们才会开始思考,从而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所以,多鼓励孩子在课堂、讨论或学习活动中主动提问;让他们知道提问是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展示自己思考和求知欲的机会。当孩子提出问题时,也要以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回答他们。请告诉孩子,只有敢于发问,才能获取更多知识,不断进步。
好习惯,就像是一双坚韧的翅膀,赋予孩子们飞翔的力量。而坏习惯,却像是隐藏在路上的绊脚石,时刻准备让孩子们跌倒。
新学期,为了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共创美好的明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扬赵都人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将“竞和教育”周周学深入开展下去,共同书写赵都小学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