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教学感悟
蒋联珍
1983年春,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担起了教师这个行当。初为教师,当我走进课堂的一刹那,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时,这才让我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40年中,我经历过挫折与失败,有时,学生们不适应我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时,我也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困难让我不断反思,并不断努力改进寻找更好的方法。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




我一直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理念。虚心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好经验好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标,找准重点难点,利用现代教育信息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对于一位优秀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




今天我蓦然发现,40年一万三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乡村孩子和课本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生命,乡村教学点就是我的家。





爱是教师的初心,责任是教师的使命。在农村小学90%以上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对于教学点的学生来说,学习生活与城里孩子有较大的差距,作为乡村教师的我也要付出更多更多。





教师这份职业也许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溪流,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才会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同时只有付出苦汗心血,才会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农村教学点办学规模小,学生数不多,可教师要担任两个年级的复式教学,且不言教学课程,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貌、课堂常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间活动、午间休息、各种安全教育、课堂纪律、作息规律等等,无一不由自己去安排唠叨,真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务必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坎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有爱的师生关系,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虽然咱很清贫,但是咱的心灵也是最富有的,正因咱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咱心中就有着秋收的期盼,咱是夜空中的启明星,也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






平平凡凡,注定了我不会是人流中最亮丽的风景;普普通道,决定了我不会拥有太多的精彩瞬间;但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我是一位光荣的乡村小学教师。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相信今日含苞欲收的花蕾,明天定会盛开为绚丽的花朵。




在过去的40年里,我有幸见证了教育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涵盖了教育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的黑板和粉笔,到现在的电子设备,这无一不是教育模式的转变。教育在不断更新,学生也在不断成长。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技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让学生在丰富的信息时代环境中获取知识,健康成长。





40年,凝结了我对教育的无比眷恋,也汇集了我对乡村教育的坚守。40年,有开心,也有失落,有成功,也有失败,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本来就不易,生命有限, 时光匆匆,珍惜自己这份工作,欣赏自己的拥有,背不动的就放下,伤不起的就看淡,想不通的就丢开,恨不过的就抚平,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一切的一切,在快乐的心境中做好自己拥有的工作。教育是一项浩大的育人工程,我愿在未来的岁月里,用余热和爱点燃学生的激情,继续传递希望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