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房小学一学年读书分享——《上有灵魂的课》

创建于02-28
阅读 1292

教育的真理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灵魂。由成尚荣所著的《上有灵魂的课》这本教育学专著,就汇集了作者对于课程、课堂、学校、师者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

上有灵魂的课,学科教学的根本宗旨应该是“育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这一命题可以概括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上有灵魂的课。有灵魂的课是指那些能够触动学生心灵、激发他们内在动力的课堂,而要上出这样的课,教师首先需要有美丽的灵魂。

课程、教学的一切核心是培育人,要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得到发展。无论是价值哲学还是认知哲学,都应去关注人的心灵的认知。为人师者应当“上有灵魂的课”,因为人应当有美丽的灵魂,课也是有灵魂的,课的灵魂在教材中,也在教学中,最终一切都在教师的理解和把握之中。

有灵魂的教师才能上出有灵魂的课,有灵魂的教师,才会真正称得上优秀、卓越。此外,《上有灵魂的课》还从课程、教学、课堂、学校的未来逻辑与现实节律等方面对“育人”做了深度诠释。阐述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更高境界的教学,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关注并研究“上有灵魂的课”。

上有灵魂的课,书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有灵魂的课”,是指那些能够触动学生心灵、激发他们内在动力的课堂。在日常教育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听到关于“灵魂”的讨论。如何赋予教育以灵魂,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灵魂的学生。

上有灵魂的课,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引导学生探寻生命意义、培养健全人格的过程。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教育应该充满爱和温馨,触及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每个教育人应该给学生有灵魂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智慧。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为其教育。要做有灵魂的教育,它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一个有灵魂的老师,应该是爱学习善思考的人。爱思考的老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位生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特长:让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把课堂变成孩子的乐园;让作业形式争奇斗艳,激发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充分想象的空间;让评价方式斑斓多样,激励孩子勇于创新,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尊重和表扬。

一个有灵魂的老师,需要一颗爱孩子的心。每个孩子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花朵,“对每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应该是我们不变的追求。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爱能创造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我们要用海洋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用高尚的人格去陶冶孩子,用丰富的学识去涵养孩子,用伟大的理想去鼓舞孩子,尊重每一位生命,尊重不同个性孩子的差异,用爱去营造适合孩子多姿多彩的教育,让他们都做最好的自己。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只有宽容,才能成就“百花齐放”;只有尊重,才能成就孩子幸福的美好人生;只有真爱,才能塑造“有灵魂的学生”有灵魂的教师,总是要守护在教育的核心地带,小心呵护教育的本真,不断追求教育的真谛,坚守教育阵地,努力为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灵魂的教师具备穿越历史,通达未来的智慧,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总是能保持一份从容和笃定。心静则远,不把追逐利益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怀持宁静自由的心态,从容地去追求浮躁时代里朴素的教育真谛。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上有灵魂的课》,让我们成为学生的榜样,真正点亮教育的光芒。

阅读 12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