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能够完整的、动态的、快捷的检测凝血和纤溶全过程,可有效提供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等方面的参考数据.进而指导临床用药、指导成分输血, 预防血栓并发症等多重作用。
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1. 判断病人凝血状态:低凝、高凝、纤溶亢进;
2. 各种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情况;
3. 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
4. 判断凝血相关药物,治疗疗效;
5. 评估血栓几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
6. 术后检测引流出血,判断出血原因,减少二次手术风险。
血栓弹力图在非手术科室的应用
心内科
1.判断病人的基础凝血情况,判断患者凝血系统异常在整个缺血事件中的地位;
2.监测PCI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
3.诊断各个抗血小板药物对病人血小板抑制的百分比,从而指导PCI(PCI术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个性化的使用 GBIIb/IIIa抑制剂,进一步保证手术安全;
4.判断PCI中、后的低分子肝素的作用和代谢情况;
5.确定PCI后患者的个性化血小板治疗方案,减少再次缺血事件的发生;
6.在定期随访中诊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效果,防止出血;
7.判断纤维蛋白原的活性;
8.监测华法林、比伐卢丁等凝血相关药物的效果。
重症监护室
1.对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准确评估;
2.对术后血性引流的性质进行诊断,鉴别渗血和出血;
3.指导成分输血,合理的减少血制品使用;
4.判断肝素、低分子肝素的效果;
5.判断重组VII、比伐卢丁、华法林、戊糖等凝血相关药物的效果;
6.准确诊断继发和原发纤溶亢进;
7.判断是否需要二次手术。
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脑出血或脑血管梗塞的诊断及治疗,很大程度上在于准确的血凝诊断取得,而药物是可选性相当大的。
1.对血凝进行诊断,判断患者再次血栓的风险;
2.判断溶栓治疗前后患者凝血的变化;
3.判别溶栓治疗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治疗效果;
4.对治疗方案进行前后对照,医生能争取更科学、有说服力的治疗措施;
5.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
儿科
儿童的输液量是受限制的,如果不能准确的判断出血原因,选择正确的血制品或药物,决定正确的剂量,就易造成液体过量,加重心脏负担;同时由于儿童的凝血系统发育成熟度不同,所以疾病状态凝血的变化复杂,尤其是使用肝素类药物后。
1.判断出血原因,帮助选择血制品和药物;
2.判断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效果;
3.鉴别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
4.预测血栓的风险;
5.特有的温度调节功能可将检测温度调节到病人的实际环境温度,更正确更科学地判断病人凝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