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进入冬季,天寒地冻,昼夜温差较大,也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易形成传播链条。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冬季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冬季需要关注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茶杯、玩具等,也可能发生感染。隔离期限为7天。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因此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对于防止传播非常重要。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或用手肘或衣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飞沫和接触被病菌感染的物体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引起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目前我国尚无上市的合胞病毒疫苗和特效治疗药。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家庭传播,应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手段预防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可根据疫区类型类型选用相应类型的疫苗;搞好环境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食具;注意个人防护,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或其排泄物,避免螨虫叮咬。
诺如病毒: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二、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1.我校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对于晨检中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在37.2℃以上,或有咳嗽、出疹、呕吐、腹泻等其它症状的学生,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
2.在家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呕吐、腹泻等现象,请先不要来学校,及时带孩子就诊,并告知班主任,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同时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进行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医院开具证明,方可返校。
3.帮助孩子学会科学洗手,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居室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
4.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和流感疫苗等。其中,流感疫苗的保护时间大致为一年,因此建议每年都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
5.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应该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相对密闭的场所,如果必须要去的时候,建议要佩戴好口罩,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6.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有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平安努力,为孩子的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最后,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策划:曹文平
编辑:曹美玲
审核:牛小楠 邹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