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美的起点————观“辽宁省初中备、教、学、评一体化,省级期初教训培训活动”

邱佳美
创建于02-27
阅读 7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冬天即将过去,春天正悄悄来临的时节,2.27日的教研培训活动也正如“春姑娘”般轻轻的拂过了铁岭市第三中学全体语文老师的心弦。

  辽宁省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胡东辉老师作为主讲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着写作这一大主题进行。正可谓一场及时雨一般,为三中全体语文教师心中的一颗颗种子,降下了甘露。

  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判断一个孩子的文学素养,大部分的时候就是从他的文笔中看出来的。学好语文学生的笔下总是有大千世界的种种奇妙故事和真挚情感。而写作也尝尝是围绕在教师们心中的一个困惑,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而这次培训会就给出了一个完美答案。

        

  我们先是欣赏了张耀丹老师的教学实录课程,可谓是受益匪浅。写作最重要的就是抓中心,可是这对初一初二的学生有时候真可谓是一场难题。而张耀丹老师从课内原文入手,回归课本,让学生从段落中明确主题,找到中心。再通过“如何好”“怎么好”中了解主题与故事素材的关系,从而引出“素材具有典型性”这一中心。而这正是写作抓中心的关键所在。最后再通过课堂练习,课堂训练来不断的论证“素材需要典型”这一问题。这一场教学就像一盏明灯,指明了方向。

  邓鑫老师关于写作策略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要知道写作是贯穿学生三年六学期的一个过程,它不是分段的,而且贯通的。因此要將六个学期所有的写作板块进行重新整合,有关联相似的部分放在一起,最后再重新排序。这一点可谓是一语点破梦中人,让教师们有了新的方向。

       其次邓鑫老师强调了,写作课要“先写后导”的理念也与三中教师们正在落实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为我们的教学打上了一针镇定剂。

  在王慧老师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共同研讨了最普遍也是最头疼的问题“学生因为客观实际原因,素材并不充足又该如何处理?”在这个问题上,王慧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生活中的确不能每天发生波澜壮阔的故事,但我们的生活却是由一件一件小事构成的,因此“以小见大”的写作是最适合我们的。

       那么什么是以小见大呢?

     王慧老师给了以下的答案:1.小镜头,大情怀。以《散步》为例,聚焦在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孩子的特写镜头上,所蕴含的却是深深的情感。2.小事物,大智慧。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小小的紫藤萝却给了作者无穷的生命的力量。3.小人物,大主题。以《老王》为例,作者只写了一个老王,我们却了解到了那个时代下千千万万个老王。

       那么又该如何写好呢?这就需要细节描写的力量了。既然被称为“小”了,那就需要更加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里可以拆解镜头,善用动词来辅助,使自己的刻画更加细致。

       最后,王慧老师又通过分享个人生活经历来使这一主题更加的具象化,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可以“以小见大”的故事发生。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正所谓成长就是在一次次教学中,一次次培训中所收获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如今所学会的不过皮毛,因此更要时刻探讨,钻研,不能松懈一秒!

阅读 7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