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36]。以古代历法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27],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38];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75]。宋代以前,元宵节多称“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后的文献则多见“元宵”一词。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关于它的起源说法很多,较有影响的是,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燃灯祭祀太一神[29]。所以,如果从西汉时期算起,它在中国已经绵延存在了两千多年。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就已将正月十五确定为重大节日。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3]。活动节期,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变化,明代十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忻州古城正月十五红红火火,北城门广场舞台上2023年元宵节文艺展演于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连续三天上午进行展演活动。“威风锣鼓”“ 民俗节目”和“广场舞”三个主题, 30多支演出队伍,近800人参加展演。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不同风格类型的表演,都在传递着喜庆,祥和,幸福和欢乐。
元宵节张灯来源复杂,但习俗受汉传佛教的影响。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而灯火的照耀则有两种妙用[28]。“一灯能破千年暗”,灯火可以破人世黑暗,现佛之光明,去除众生之烦恼。胡申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