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1+N”成长计划(第十五期)聚焦素养本位  提升评价能力

昌吉市第七小学
创建于02-27
阅读 15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2月26日下午,昌吉州闵建玲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聆听了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课程专家、国培专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教科书核心作者韩玉明教师的讲座《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教学评价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识别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改进教学策略,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韩玉明老师讲座研究《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工作室成员深入了解了科学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大家的科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听完讲座后,工作室成员谈了各自的学习体会!

汪艳华老师说:《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是一致性的。通过听韩老师《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讲座,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要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加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突出评价标准的作用,强化对学生思维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检测功能,教学活动也是评价活动,做好即时性评价,进行环节性评价,关注对个别同学的评价,善于用其他方式的评价。教-学-评既是一种模式,也是一种方法。我们要让这种模式和方法为我们的课堂做好服务,为我们的学生做好服务。

        郑媛媛老师说:科学课程的评价就是要通过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覃海莲老师说:2022版科学课标标准课程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变。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创新型作业、希沃游戏、小组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现不足之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研究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便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程》,评价学生的作品——高塔的抗风抗震等性能,通过不断地改进高塔,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知识点自然而然融汇其中,达到了评价的目的。还有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实验、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情况等等。

        王海霞老师说:通过此次韩玉明老师《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的学习,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更深的理解和领会,对探究活动更主动,更积极,更好地督促自己扮演好在参与活动中的角色。

李芳老师说:通过韩玉明老师的讲座,使我对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有了更多的认识。教学评价不仅仅有激励功能,对教学过程监督和控制的作用,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促进和强化。还能起到导向功能,评价的目标对学生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朝理想目标努力。把握好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会非常有帮助。

       周国平老师说:今天聆听了韩老师精彩讲座《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践》,引导我们对“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闵建玲老师总结到:“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融通的前提是教、学、评三者的目标方向一致,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是教、学、评三者深度融合的关键点,教学、学习和评价都应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展开,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统领,让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实现所学即所教、所教即所评。

        由教、学、评一体化引领课堂教学,在前进的过程中,也许会充满困惑,遇到挫折。今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向着“教书育人”这个大目标迈进,教育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阅读 15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