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红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重构作业》读后感 

新安县磁涧小学      张继红

创建于02-26 阅读267

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质量,理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作业设计无非就是在教科书或练习册上选几道题供学生做。

    在“双减”“五项管理”背景下的今天,如果还如上述默守陈规的照搬挪用练习册上的作业,不进行自主的创新迭代和有目标的实施评价,那就远远偏离的科学实施作业的正确轨道,减量是减不下来的,提质是提不上去的。增效是增加不了的。

    阅读王月芬老师著《重构作业》后,我对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有了一些思考,与大家共享:

一、重塑作业与课堂的关系

    如果说作业是学生的责任,那么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是老师的义务与责任。作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业的效果。

    我们在确立课时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统筹考虑几个要素:课标的要求、学情、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等。我们在考虑一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什么作业的时候,要了解课标中关于学业评价的建议、把握学情、了解学段和单元目标达成情况等。这就说明,有效设计一节课的作业,必须紧紧围绕课时目标、牢牢把握课堂效果。课后作业设计,一方面是在课前预设。另一方面是根据课堂效果确定,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巩固,而且是课堂的补充、延伸,拓展。



    

我们常常思考,怎样让学生认真做作业。却很少思考,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做作业,或者作业质量不高。我现在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1.教师围绕知识设计作业,而很少围绕学生设计作业。从学科内容来看,作业设计的很全面,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觉得太枯燥,部分学困生觉得太困难。

    2.把问题作业归结于问题学生。而很少把归结于作业设计者的问题。

    3.学生的作业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以及有指导价值的反馈。一个班学生是有很大差异的,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认同和赞赏,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能促进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作业。

二、处理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关注学生一节课的作业完成情况。每节课的作业都完成的好,每个单元就能完成的好。但立足于整体构建和综合育人的观点。应当适当渗透长周期、实践性的作业。尝试将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跨学科作业项目化。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考虑,学生完成作业不能急功近利,应当有规划,长远期培养学习的责任心和毅力、兴趣和学习自信、元认知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等。

三、重视作业评价反馈

    作业结果对教学具有诊断与改进功能,对作业设计的本身也具有诊断和改进功能。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反馈,应当属于作业设计的范畴,也就是说,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可能呈现的不同结果。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作业设计一实施一反思一再设计一再实施循环往复,就是不断完善的互动实践过程。体现了作业结果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诊断和改进。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科单元。把学生易错题记录下来,包括出错频次,进行客观的原因分析。并进行客观分析反馈。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提升我们的作业设计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阅读 2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