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构建“双新”课堂,深入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科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教学,引领教师更快更专业地成长,2月23日,全县道德与法治老师齐聚高青二中,开展了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县教研员李春刚老师组织并主持,各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就单元整体教学逻辑、单元教学结构框架、大概念提炼及课时教学设计等内容进行寒假集体备课的成果展示。
教研员李春刚老师做活动总结并作《探讨大单元教学 构建系统教学观》的主题培训。李老师指出,本次集备活动各单位都精心准备,展示中亮点纷呈,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积蓄了前行的力量。
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此次集备研讨活动,引发了道德与法治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相信在“大单元”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所有老师定将继续深入探索,在反思和学习中进步,真正把所思所想变成所做所得。“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乘东风,且歌且行,且思且进。
我眼中的“大单元教学”
开学伊始,在县教研室和李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了研究、学习并且分享了寒假集备大单元设计课题,通过不同学校展示分享,我学到很多,我把我对大单元教学的学习和理解整理如下:
一、何为大单元教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单元可以是单元教材中呈现的单元,也可以是视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重组形成的新的单元。
二、实施大单元教学有何意义?康利老师提出大单元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和实施路径,除此之外,也是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研讨中,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是在新授课中进行还是在复习课中深化产生了激烈讨论,实际上无论是自然单元还是重组后的大单元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一第三单元核心素养就是学会交往,能够与老师、家长建立和谐关系,这种“交往”的技能和“沟通”的品格怎么转化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大单元教学势在必行。
三、如何落实大单元教学?如果从“大”字着眼,那就要从“大”字着手,提取“大概念”、创设“大情境”甚至是教学活动的“结构化”,整个大单元教学活动应该是条理化、纲领化;也可以是“小”,从做好一件“小”事入手,可以使确定一个“主题”,从一个主题入手,整合自然课程知识,重组单元教学,可以使单学科内的重组,即同一学科领域内的多个知识点进行专题性的有效整合,以实施学科育人;也可以是同领域多学科整合,即在同领域内,用一个大主题,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还可以跨领域重组,是用一个大概念或主题把多个领域的多学科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周秋静)
走近大单元 破解成长瓶颈
今年寒假的大单元备课不管是从学校层面还是从学科组层面来讲都可谓是前所未有,可以说学校的所有学科的每个备课组都有自己备课任务。我也乘着这股学习之风认真学习了大单元教学的相关理论。
大单元教学强调真实性、情境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思维等理念,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通过理论和案例学习自己慢慢的对大单元开始有所认知,但仅限于皮毛。或许很多老师平常的教学工作有所研究,但我感觉大单元教学对我来讲就是一座高山,今天听了老师们的分享,我或许有所感悟,或许有所释然。大单元教学需要对学习内容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进行宏观的学科教学实践和设计,形成具有明确“主题”的教学单元。大单元教学可以说是大刀阔斧的对常规教学进行改革,这就与老师们整体的保守、求稳的职业性格想冲突,大单元教学发展的瓶颈也正在于此。(吕廷芳)
知不足而后进 望山远而力行
新时代催生教学变革,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背景下的“新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对于何谓“大单元教学”,我比较认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的观点。崔教授指出大单元教学有三层内涵:一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教学下倡导大概念、大任务、大观念与大问题的设计;二是着眼于全面育人的“大道理”;三是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
简易化来看,“大单元教学”具有“大主题”的统领、“系统化”的分析、“整体性”的布局、“结构化”的关联、“具体化”的任务、“生活化”的情境、“素养化”的育人。这样的教学将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使得知识系统化,逻辑清晰更容易将知识转化成素养,也回归了教育的初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将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我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但始终秉持望山远而力行的决心,行必将至!(刘路洁)
(图文:唐大燕 制作:耿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