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量感的实践与研究(学生作品)

创建于02-25
阅读 2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史宁中教授曾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要想让孩子在度量的学习中迸发力量,发展其量感,应结合孩子的直觉,已有经验,去判断,再用准确地度量工具进行比较。

        孩子们先找准待测量物体,估一估它的长度,再通过自己的认知制作尺子,体会1厘米具体有多长,最后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在经历建构、体验、想象中逐步发展量感。

        从抽象的单位长度过渡到对度量对象的选择,发现孩子们直接选择熟悉的素材,有相应的生活具象做为支撑,待测物品在可以测量范围。

        利用自己制作出来的尺子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这种亲身经历是愉悦的,快乐的。

        每一位孩子都特别的认真。

        孩子们充分的体验,清晰的建立了厘米的表象。

        夯实了对度量单位的理解,对量感的感悟。

        量,思,说,比……实现了多层感受。

        原来1厘米是这么长,我还可以自己制作尺子。我真了不起!

        计量单位的叠加,能够使孩子在估一估和量一量中进行比,使孩子们正确把握了量的内涵。

        孩子的生活就是量感生长的环境,它能够提高学生对量的建构,能够促进学生对量的体验,能够拓展学生对量的想象。真正的将量感植于孩子们的心田,愿意去学习和感悟,促进量感素养的形成。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发现对学生量感的培养,不仅仅限制于我们的课堂,限制于我们的书本,限制于我们的学具,它能够上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悟、去尝试。

阅读 2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