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寒假】春节印象——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一22班尹泽瑞假期实践活动

美  好  相  聚    喜  迎  新  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新年快到了,在我的印象中春节是很热闹且有趣的。  除夕的晚上,大家都围在一张圆桌上吃饭,桌子上菜肴十分丰盛,有香气扑鼻的红烧鱼——年年有余;绿油油的炒菜头——年年有彩头……  春节不仅热闹,还伴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神兽”,它有着龙的头、麒麟的身、公牛的蹄子,身型身份庞大,如同大象。它面目狰狞,十分恐怖,老百姓因此都十分害怕它。它总会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到村子了吃人。于是,老百姓会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带着自己的粮食逃上山。可是,有一位小孩恰好因为腿受伤了而上不了山,他的爷爷奶奶不忍心只好留下来陪着他,它们都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这时,一位来路不明的白发苍苍的长者走到跟前,他递给了小孩一套红色的衣裳,一双红鞋和一个红包,说:"只要你把这些东西穿到身上,把红包揣在兜里,年兽就咬不到你喽。”接着,又把灯笼,对联递给了他的爷爷奶奶说:“把灯笼挂上,把对联贴上,在煮锅饺子一家人一起吃。吃完后再放鞭炮就可以把年给子吓跑了。”祖孙三半信半疑,但也一五一十照着做了,没想到,竟然真的把年给吓走了。  从此以后,每年的最后一天,人们都会穿着红红火火的新衣服团聚在一起吃饺子,贴对联,挂灯笼——逐渐成为了春节的习俗。也成为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

出门买对联,街上一片节日的的喜庆!

     楹联,又称对联、对子或楹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通常由两行对仗的句子组成,每行的字数相等,称为上联和下联。楹联的内容往往围绕一定的主题,以寓意深刻、言简意赅为特点。楹联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盛行是在明清两代。楹联的创作要求严格,需要遵循平仄声韵的规律,同时要注意对仗工整、意蕴深远。在平仄上,对联要求上联的末字为仄声,下联的末字为平声,以产生韵律上的和谐。春节期间,楹联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装饰,它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体现了中国人崇尚文化、重视传统的价值观念。人们通常会在春节前夕,精选一对寓意吉祥的楹联贴在门上,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今年我来贴对联,贴对联是有讲究的!末尾一字,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面塑,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忻州古城的面塑更是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面塑师傅们用手中的面粉,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有现代的人物形象。这些面塑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塑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面塑作品,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面塑的制作技艺也代表了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也学着蒸花馍,真的很有趣!🌷🌷🌷

看看是不是很想吃哦😍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句话说二十三糖瓜粘,在今天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糖瓜。糖瓜在我们忻州也称麻塘,一般呈长条状或扁圆形,因为冬天室外温度寒冷而变得结实起来。里面还有很多小气泡,所以吃起来香甜酥脆,这里麻糖保留了忻州传统的老味道,配料只有麦芽糖。各种麻糖,比如有芝麻棍棍,粞蛋蛋,粞棍棍,以及传统圪料料,地地道道忻州年味就从忻州老麻糖开始。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戏曲艺术。表演者们通过操作皮影,配合音乐、唱腔,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皮影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皮影戏的表演道具主要是影人,它们通常是根据戏曲角色制作成的,有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角色。影人的关节处装有细竹签,演员们通过操作这些签子,使得影人在幕布上跳跃、旋转、战斗,展现出一连串连贯的动作。幕布后的演员们不仅需要操作影人,还要演唱、念白、配音,以此讲述完整的故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我们大美忻州逯家庄的灯展会。是不是很美的! 🌺🌺🌺👏👏👏

过完元宵节,春节就完美结束了。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