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屋的故事

苗苗
创建于02-24
阅读 2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云儿飘飘风低语

童年清清小溪

依着你的美丽

寻找梦的眼睛

月儿弯弯风细语

童年清清小溪

依着你的足迹

寻找梦里那一个声音

红顶屋,红顶屋

你是天边的星星

红顶屋,红顶屋

你是爱的眼睛

一回首,我的童年都是你。虽然你近在咫尺,而我却缺少那一瞬的回眸。18年春节,遁入落叶掩埋的小路,寻着依然萦绕的声音,闻着熟悉的气息,我朝着你走来,近了,近了,我听到了心脏的脉动,一抬头,一驻足,你在饱经风霜中破败飘摇,跌跌撞撞映入我眼前,而我,心中生出无限感慨,无限惆怅。

这曾是我们读书识字的天堂呀,那几条长凳,那几张长桌哪去了呢?那上面横七竖八刻着的秘密及誓言呢?你还记得吗?学了鲁迅的《三味书屋》后,我们便也在桌上刻了一个又一个“早”字,只是我们依然迟到。对,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们或故意或无意地滑倒了一跤又一跤,当我们缩着脖子悲壮地站到教室门口时,老师早已看穿了我们那点儿小心思,拿走了我们的火笼,我们是真要在雨雪中瑟瑟发抖了。

与教室隔着一堵墙的,是老师的寝室加卧室,瞥一眼就已经一览无余,里边右侧靠墙支着一张床,临窗放着一张桌子,外边一灶台,一锅,一水桶,如此简单,却又着实摄取了我们的好奇心,一个个小脑袋,不知多少次探过好奇的眼眸。老师今天煮白菜,老师缴的陀螺在桌上……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你以为这只是一片荒草地吗?不,这曾经是我们的活动的乐园呀。铲子铲,锄头挖,脚的力量踏,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整出了这约两百平方的活动场地。田维祥老师那时候还是个十六七岁的愣头青年,他安排的劳动课比正课还多,通往外面的路被野草覆盖了,他带着我们割路,填路,稻子熟了,带着我们去收割,又带着我们如蟋蟀般修整这操场,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也不知用了多少时间,就把这操场平整出来了。

        这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童年回忆呀,大伙扯来一捆一捆的葛根藤当跳绳“小白兔,小白兔乖乖,小白兔,小白兔,请你打个转……”我们念着儿歌,身轻如燕,还能灵活地转过身,摸摸地。我们捡来石头子,抛起,接住,还念着“大子亏,亏三子,三子落,捡二脚……”念的什么?我现在也不知道,只觉得有趣。冬天,小伙伴都带来火盆,为什么是火盆,而不是火笼呢?那是用烂了的盆,铁锅等,穿上铁线而成。我们摆开火盆,一溜儿蹲在墙角,从口袋里掏出玉米粒、黄豆,放到火盆里刨,嘟着嘴呼呼吹着火,火烟熏红了眼,熏出了泪。都不顾了,啪,炸开了,掏出来,手烫得上下翻动,伴着灰也送入口中了……

当我们把操场叫乐园时,我在想,那才是真正的乐园呢。



翻开每一页,都是回忆。我们拉长嗓子,大声念:“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绵长的声音穿过小屋,越过田野,回荡在山谷。那时候,没有人指出唱读是不对的,我们唱了许多年,现在依旧回味无穷。

那时候的课文多简单,多有趣,多好读呀,好多课文现在都能张口即来。不像现在的小学课文,仿佛不难倒孩子就没有水平,读了一学期,也没有几篇课文能留在孩子们心中。那时候没有家庭作业,老师也从来不留人,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放牛,去割煮菜,去打柴,去疯玩。

24年2月,荒草淹没了足迹,我们的红顶屋,只有一堵断壁,无力地诉说曾经。

领着童年足迹,寻找梦中的身影。从红顶屋走过的三位老师。

结缘红顶屋的夫妻档。

男主:黄德泳老师。田维祥老师到南丹县师范进修,黄德泳老师便来到了我们的学校。那是89年,初中毕业的黄老师应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他的面孔一定写着许多稚嫩和懵懂。而对老师,我们都是仰望、崇拜的姿态,那是致高神圣的老师,是从外面的世界来的。山外是什么?有多厉害?老师是多了不起!山里的孩子只能想象山外的神奇,广大、发达。两个年级,18个常沾满尘土的孩子,常好奇而畏惧地窥探他们的老师。89年,我因为要陪伴母亲,到银寨小学读了三年级后的我,又回到了村小学念四年级,得到黄老师的培养。他教我们读课文,教我们写作文,教我们做算术,和我们一起跳绳,打陀螺,也到村里参加红白喜事。

         爱写作文,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黄老师有一本作文书在我们手中传阅,从模仿开始的作文也常常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和细致点评,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我和田维丽代表播细小学参加县作文比赛,田维丽获还了奖,奖品是会变图案的塑料笔盒,慕瞎了我们的眼。这在一个复式教学点,是了不起的成绩。

上文说到的田维丽,正是红顶屋女主。约97年,黄老师进修时,她接过了老师的教鞭,再后来,又成为了黄老师的妻子。她的学生回忆说,田老师对我们够严格,犯错罚我们闻厕所。

 


子业老师伫立荒草萋萋的操场,他说:让我独处一下吧! 这儿是他走向讲台的开始,是他挥洒青春的地方。这片土地,留下了他的一腔真情。

么拉小学,数届师生合影。年龄的差异,生活的变化,我们中的一些,甚至相见不相识了。但我们从小山村走来,从么拉小学走来,我们的根扎在这片土地上,相见总会让我们倍感亲切。

阅读 2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