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习俗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赏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起源于汉明帝时期。正月十五夜,宫廷和寺院都会挂起彩灯,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正如辛弃疾词中所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延续至今,人们在元宵节期间挂起彩灯,家家户户都会在彩灯下点亮灯笼,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也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下面的灯谜吧!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舞狮,又称“狮子舞”、“舞狮子”“狮灯”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扦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节古诗词
天宫月圆,人间灯圆。
四海祈愿,盼良辰美景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