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城内幼儿园】小班科学游戏----《声音的探秘》

      《指南》中科学领域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小班幼儿来园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小朋友情绪已经稳定,不哭不闹,可以自主进行一日生活活动,但是有个别小朋友.如:许浠樾.秦艺欣情绪不稳定,哇哇大哭,旁边的小朋友觉得好奇,跑过去就看她们为什么哭,结果两个小朋友哭的声音更大了,旁边的小朋友就受不了,捂住了耳朵,觉得好吵;同时也基于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不同的表现,于是我们开展了探索"声音的奥秘"的活动。

  一、预备与激活阶段: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连小朋友也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耳朵里产生共鸣?为此,我们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声音的探究活动。

      实施的步骤及活动的目标:

      通过自己亲身操作体验,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奥秘。

过程:

        老师先通过讲述绘本故事---《最美的声音》进行讲述,让孩子们对声音产生兴趣,并为孩子们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并表明声音的重要性。 经验获得:孩子们了解了声音的传播和种类。


   二、逐一呈现以下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和回答

问题识别 :

-什么是声音?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 声音可以传播到哪里?为什么?

- 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的支撑:

 支持的策略和探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教师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提问,支持幼儿探究。

2 、教师和其他成人的榜样示范。

  3、重视幼儿的提问, 允许幼儿出错,幼儿在热情投入的进行探究时,难免会弄乱和弄坏,甚至会出现破坏性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幼儿热情尝试、积极探究的表现,成人首先要宽容、接纳、尊重,再给予适当的引导。

 教师策略及反思:

     只有这样的探究内容才是幼儿感兴趣的,且能够通过自己探究有所发现和获得的经验。

    1、符合年龄特点。

    2、贴近生活经验。

   3、适宜的材料支持。


      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的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必须都必不可少探究材料。

      用于探究知识、幼儿科学探究的材料,既包括教师在区域中投放的供幼儿在咨询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自由探究的材料,也包括在教室专门组织的幼儿小组或集体科学内容。活动中为幼儿投放的材料。

寻找你身边的声音

     (1)、接下来,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去幼儿园“寻找声音”。孩子们都很感兴趣,纷纷跃跃欲试,仔细地找寻着,并尝试体验。

     (2)、 然后,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四处寻找,探究哪里有的声音什么可以发出声音。

     (3)、经过对声音的的寻找和探究,孩子们逐渐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小结:老师对比了“”好听的声音”和“噪音”,让孩子们了解不是所有发出来的声音都好听,有的声音是有害的。

 教师策略及反思:

      幼儿的科学探究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发展,但探究的完整性和深度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幼儿通过集体更多的是小组活动的方式,经历从关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调查、观察和实验方法,并付诸实施,收集信息和进行记录,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合作、分享与交流的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幼儿真正的经历和体验探究的发现和过程,有助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4)、接着,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更深入的探究。老师提供了不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探索和发现。

         三、游戏推进 :

      1、尝试装不同物体,感受不同物质发出的声音不同。

      2、区分响罐声音的大小,发现影响响罐声音大小的因素‘’

      3、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材质的罐子自主制作大声和小声的响罐。

             材料的投放:

      师幼共同收集可能让罐子发出声音的物品、如:泡沫球、空心塑料球、乒乓球、玻璃球、大小不同扣子、各种体积不同的豆子、毛绒球、小石头、等若干。

  问题识别 

      玩法一:探索问题一-它们会发声吗?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瓶子,逐一探索所提供的各种物质在瓶子中摇动的声音,并倾听声音,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响罐的声响如:噼啪噼啪。

      玩法二: 探索问题一一谁大声?谁小声?

      观察比较两种物质或同种数量不同的两瓶响罐,倾听并看一看感受物质在瓶中的运动,比较它们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并按声音大小分一分。

      玩法三:探索问题一一还能怎么装?怎么装适合给大雨伴奏?

      怎么装适合给小雨伴奏?还能怎么装?怎么装适合给大雨伴奏?怎么装适合给小雨伴奏?

结合歌曲《大雨小雨》,自主选择各种瓶子和颗粒物质制作出大声和小声的响罐,为大雨和小雨做伴奏。

            游戏推进一:

 它会发出声音吗?

 师幼共同猜想收集的物品

 各种材质的罐子和塑料小盒子

观察指导1

观察指导2

  问题识别 

      1、孩子们对装响罐很感兴趣,会通过摸、看、闻等多种方式感知材料;能反复地专注地装响罐和倾听声音。如刘语诺一直在装各种豆子,反映了小班幼儿对材料探索单视角、喜欢重复的特点。

      2.幼儿在装响罐的过程中部分颗粒物撒到地上和桌上,可见小手的精细动作还不够协调,使用工具还需练习。不过可贵的是颗粒物虽然小又多,幼儿都能耐心细致地一一捡起,这里体现了,他们良好的操作习惯,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

    经验获得

     1、小班幼儿的小手肌肉还不够协调,部分幼儿缺乏使用工具的意识,但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选择和学习使用工具。

      2、个别幼儿喜欢混装,影响了对单个物体发声的判断,但在教师引导下,会调整操作方法,关注不同物体的不同发声现象。

      3、幼儿在操作中,能感知到物体发声的状态,自发地将不同响罐的声音进行比较,并说出“哪个大声”“哪个声小”。

  四、方案的执行

              ----- 游戏推进

       根据以上的游戏观察,发现幼儿对声音大小感兴趣,我们将探索声音的大小作为下次游戏的推进点。我们在材料、环境和指导策略方面进行了以下的调整。

1、材料调整策略:

      简化材料,保留有明显颗粒变化的、软硬不同的六种材料,方便幼儿区分材质明显的声音不同。增加大声小声的图标,支持幼儿辨认图谱,便于幼儿区分、展示不同声音大小的响罐,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2.环境调整策略:

     新增一个展示架,让幼儿陈列自己制作的响罐。

3.指导调整策略:

        (1)与幼儿讨论“是否可以混装”,形成游戏规则,即:每次装一种。

     (2)鼓励幼儿在操作后介绍自己的响罐,分享自己的发现。

     (3)鼓励幼儿装多瓶响罐,尝试装不同材料,并进行倾听比较,发现不同材料、不同数量发声的不同经验。

游戏推进二:大声小声

观察记录3

    观察与分析:

      幼儿操作期间,我不时地瞥一眼那盒洁白的泡沫球,它依然在那里满满的,王承皓开始用勺子往纸桶里装彩色泡沫球,还不时地,装一下着急地盖上盖子摇一摇,最后满意地盖上盖子,又选择了一个小圆柱形的铁质盒,继续往里面舀红豆,舀一下就摇摇听听,很快两个罐子里都装上红豆,他开心地抓起两个罐子,轮流地摇,脸上始终是灿烂的笑。我看他不断地重复摇和听的动作就问他:“这两个盒子,哪个更响?”他举起了铁盒罐,并摇起来。“为什么这个更响呢?他打开盖子给我看,说“这个豆子多,那个彩色泡沫球轻。嘻嘻嘻”说着自信地笑了。“哦!你真棒!”糖糖小朋友对自己带来的草特别喜欢,她用双手一起将草舀进纸盒正在装时,王翊豪走过来说:“不要装草,它没有声音”我追问道:“你怎么知道没有声音”,“它太软了。王翊豪回答。糖糖很快地把装草的盒子盖上,摇了摇“有的,我的草有声音”,我凑上去“让老师听一听,真的,有声音”王翊豪也凑了过来,听了听“很小声”“手上有震动的感觉”糖糖说。我鼓励王翊豪“你也装一个很小声的响罐吧”,王翊豪点了点头,取来罐子,他用纸团装了个响罐,他高兴地对糖糖说:“你听,我的纸团罐也会响。

      五、游戏推进后续:

     1、善于观察,保证幼儿对于问题探索的兴趣

     2、放手支持,给幼儿提供平台

     3、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多分享交流

     4、兴趣延伸,保证幼儿经验的完整性。

六、反思活动评价回顾:

       如何保持幼儿对科探游戏持续和稳定的参与兴趣,将所获经验进一步延展和提升,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着,如定期更替游戏材料,结合季节投放了不同的材料:黄豆、绿豆、落叶等。

        创设问题情境,“不用小手的帮忙,你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肯定幼儿专注且持久的探究行为。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抓住偶发事件中的契机,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对“声音探究”幼儿可能产生深度学习的适宜性、有效性等进行及时的考量审议,顺应幼儿的兴趣和想法,生发出新一轮的探究学习。教师始终保持退后的姿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隐性支持。幼儿在观察、分析、回忆、查找、讨论、比较、尝试、表征中主动迁移经验,自主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怎样能让发出的声音不同些?

 本次的游戏就从上次探究的遗留问题开始,怎么解决听筒声音过小的问题呢,孩子们各抒己见。亲自探索操作,当他们通过互相试听发现声音确实比之前大了,喜笑颜开的两人迫不及待地把实验的成果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儿。

 基于问题的探究使得幼儿在游戏中目标更明确、思维更活跃、探究更深入。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特点,比如材料的选用,操作的方法等,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和独创性,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得更加专注、从容、独立,探究也随着问题的不断产生和一一破解而走向多元和深入。经验的自然迁移和问题的自主解决展现出幼儿日渐成熟的科探素养和学习品质。

七、调整策略:

       (1)在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中捕捉兴趣点,顺应幼儿的需完成要,支持幼儿对声音的深度探索和学习。

     (2)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碎片式经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