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二实幼·元宵】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北关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创建于02-24
阅读 5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来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遍布民间。

元宵节是中国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元宵由糯米制成,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安康幸福。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五花十色,正如辛弃疾词中所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舞狮子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活动。元宵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出现在宋朝。将谜语贴在花灯上,供人们一边赏灯,一边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含义丰富。

      正月十五良宵夜,全家团聚,尽享天伦。北关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祝愿大家天长地久,花好月圆!

阅读 5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