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临海·风物含情之情满麦油脂
——临师附小四(3)中队星辰小队临海特色民俗主题项目化研学活动

向阳而生
创建于02-23
阅读 21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前言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提倡和扶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这个寒假,学校大队部就倡议孩子们围绕临海的非遗项目和民俗风情,开展项目化研学活动,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本土精神血缘联系,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光荣情感。

项目简介

       临海是座千年古城,非遗和民俗项目也特别丰富。其中黄沙狮子、临海词调、张氏剪纸、临海泥塑等家乡非物质遗产精彩纷呈;正月十四度元宵,八月十五过中秋,还有姜汤面、蛋清羊尾、麦油脂、糟羹、海苔饼等民俗风情大有文章。趁着这个充满年味的寒假,我们开启一场“印象临海·风物含情”的项目化研学之旅,争做文化传承的“中国龙”。

驱动性问题 

       快过年了,每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临海人都要吃麦油脂。而且立夏日临海人也要吃麦油脂。为什么麦油脂会成为临海人的年节主食?关于它的奇闻趣事有哪些?它有什么美好的寓意?

项目实施

       一、活动开始前,队员们先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各种形式了解“麦油脂”的由来。

       麦油脂又称麦焦筒、食饼筒、饺饼筒等,是一种浙江台州特有的地方传统小吃。关于麦油脂的由来,存在两种较为流行的说法:

       1.戚继光抗倭时期:据说在戚继光抗倭时期,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菜肴来犒劳戚家军。由于当时剩菜较多,有户人家用小麦粉制成浆糊状置于铁盘上烤作皮张,将各家送来的菜包在其中卷成筒状,既便于保存又方便官兵食用。后来,端午节吃麦油脂就成了一个习俗流传了下来。

       2.济公和尚发明:另一种说法是天台山的济公和尚发明了食饼筒。他看到每餐剩下的菜肴,便将剩菜裹入面饼中,留待下一顿食用。因此,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麦油脂也被称为“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登场。

       二、通过现场观摩和动手体验,了解麦油脂的食材配备和制作过程。

       要做麦油脂,最重要的一步大概是摊麦油脂皮。麦油脂皮是手工现烙的,面粉加水调成糊状,舀一勺倒进一个特别的器具鏊(ào)子里,用手抹匀摊平,动作熟练快速,大约几十秒就能完成一张面饼。刚刚出锅的面饼轻薄、柔软、韧劲足,还带着浓浓的麦香。

00:24

       一顿麦油脂,是临海人既隆重又质朴的“家宴”。面饼里包裹着的菜肴多达十几道,都要趁热现做,颇费功夫。除了芹菜、茼蒿、豆腐干、胡萝卜丝、茭白丝、萝卜干丝、芋头、鸡蛋丝、肉丝、猪肝片、青豆虾仁等家常菜外,还加入了临海当地的炒米面、炒豆面,让这筒麦油脂更加有滋有味。

       终于开始包麦油脂了,把面皮平摊在干净的桌面上,挑自己喜欢吃的菜堆得高高的,然后将面皮卷紧,胖乎乎圆滚滚的一个麦油脂就包好了。队员们早已经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咬一口,哇,真是太美味了!

       三、围绕“临海特色民俗”这一主题设计制作相关作品,感受艺术美,培养动手能力,激发文化自信。

项目总结

       麦油脂不仅是一种美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习俗。在临海,麦油脂不仅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美食,而且在立夏时节也会成为节日的主食。此外,麦油脂的制作过程也体现了我们临海人的智慧和勤劳,是临海文化中的一部分。

       这次印象临海·风物含情之情满麦油脂特色民俗主题项目化研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假期生活,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同学们的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未来,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做文化传承的“中国龙”。

临师附小四(3)中队星辰小队

中队辅导员:蒋敏

活动成员:吴子谦、尹梓轩、詹侯鑫、陈瑾瑗、柯铭亮、陶鑫豪、赵煜鑫、杨恩宇、麻谢垚、崔思萌、赵浩宇、卢艺博、杨阳洋、周一涵、张译丹、梁梓萱、应晨露、何其真、邵梦雪、王绎彤

阅读 21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