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腔隙性脑梗死”

美友45034983
创建于02-23
阅读 2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腔隙性脑梗死,你知道吗?

    很多人头颅CT或者磁共振体检时偶然发现自己有腔隙性脑梗死,这是脑梗死吗?危险吗?会导致半身不遂吗?


腔隙性脑梗死严不严重?

        

有些人又有些过度紧张,一看到腔隙性脑梗死就觉得:“糟了!我中风了,岂不是我要瘫痪啦?”

事实上它是一种很常见的轻微“脑梗死”。研究发现,在部分人群里头,遭腔隙性脑梗死的就占了30%以上(患病率)。也就相当于10个人去检查,就有3个有腔梗。而且年纪越大,遭的人越多。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老化现象也逐渐加重。

另外,看“腔隙性脑梗死”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大概晓得,这个脑梗死很小,因为小才喊它“腔隙性”。所以,腔隙性脑梗死就相当于树子尖尖的小枝丫堵了。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的区别

    严格来讲,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是不同的,其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发病机制、病灶体积、临床表现不同    。

发病机制

    从发病机制来看,脑梗死的发生是因供应脑部血液的大中型动脉闭塞所致,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而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即供应脑部血液的很小的血管)闭塞所致,其病理基础一般不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是长期高血压或高龄导致的小动脉壁变性、肿胀最后闭塞,使血流中断。

病灶面积

    从病灶体积来看,由于脑梗死是大中型动脉闭塞所致,所以病灶体积较大;腔隙性脑梗死是小血管闭塞所致,所以病灶体积较小,一般不会超过20毫米。

临床表现

    从临床表现来看,脑梗死常常会导致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甚至危及生命;而腔隙性脑梗死多数情况下无明显症状。不过少数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关键部位,也引起明显症状或体征。

腔隙性脑梗死血管解剖

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基底节(壳核、苍白球、尾状核)、丘脑、皮质下白质(内囊和放射冠)以及脑桥。这些位置与来自大脑前动脉和MCA的豆纹动脉分支、来自大脑前动脉的Heubner回返动脉、来自颈内动脉远端的脉络丛前动脉、来自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的丘脑穿通支及来自基底动脉的旁正中支的血管分布区相一致 (图1)。这些小分支都直接源自于大动脉,因此特别容易受高血压影响,这可能解释了这种发病部位的独特分布。一项使用荧光和不透射线染料注入技术的研究已表明,穿通血管供应基底节的不同微血管区域,穿通支血管间极少重叠,也较少形成吻合支。这些血管最终形成终末动脉而非吻合的特性是另一个解释该区域容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因素。



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腔隙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机制与体循环高血压相关性慢性血管病变有关。腔隙性脑梗死的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年龄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胆固醇。数项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和腔隙性脑梗死风险增加有关。



防治腔隙性脑梗死六要素


01控制高危因素

    如治疗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等,遵医嘱按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控制其发展。

0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不熬夜,不迷恋网络游戏等。

03合理饮食

    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减少盐、糖的摄入量,少吃肥腻食物,定时定量进食,控制体重。

04适当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散步、做操、打太极拳、打乒乓球、跳健身舞等,一般不宜做剧烈活动,但也防止久坐不动,多到空气新鲜的室外活动。

05做好心理调适

     消除忧虑烦恼要正确看待腔梗,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和血管衰老是不可逆转的,但可推迟其发展,防止其复发,对人生要持乐观态度。

06恰当进行治疗

     如果没有症状,须征求医生建议,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同时控制各种高危因素;由医生根据腔梗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制订治疗方案。如果腔梗患者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则说明病情有所发展,应尽快送医就诊

襄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业务素质强、学术梯队健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目前共设床位47张,医护人员共16人,现有医师6名,其中主任医生1人,主治医生3人,住院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7个护师,1个护士。

科室重视人才培养,多名医护人员曾先后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医院进修深造,掌握本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

科室目前拥有心电监护、中频神经电刺激、低频神经电刺激、经颅磁治疗机、手功能锻炼康复机器人、睡眠监测、微量输入泵、下肢气压治疗泵等设备,为病人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

在医院大力支持下,科室已初步形成脑血管病、眩晕、帕金森病、痴呆、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亚专科,推动诊疗精细化发展。承担了全县大部分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救治,专业技术和疾病治愈率在周边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门诊地址:襄城县人民医院门诊楼2楼11号诊室

科室地址:襄城县人民医院2号住院楼13楼神经内科一病区

联系方式:科室电话3592034

祝您身体健康!

阅读 2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