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行并进,聚势赋能”——牡丹区第二小学“大单元视域下的语文单篇教学设计与实施”理论培训学习

创建于2024-02-23
阅读 25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携一缕暖阳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热情,共赴一场高质量的教研。为进一步推进学科育人工作,探索学科育人的校本实践表达,深入开展好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2月23日,牡丹区第二小学开展了“大单元视域下的单篇教学设计与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区教科研中心刘永芳主任和孙艳萍老师莅临指导,第二小学集团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活动。

      二校语文教研组三位老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大单元备课案例。

      马超群老师以二下第三单元单元为例,从单元解读,单元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在单元解读中横向分析了单元内部识字重点的联结,又纵向分析了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在不同学段的呈现以及与本单元的承接关系,把单元的内容分析的清晰透彻。

    其次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段要求”、“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及“教学提示”,将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明确。

    最后又将教材结构化,通过“学习具体内容”、“学生作业”、“学习评价”等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把学习活动设计安排的科学、清晰。

      郜音老师依据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民风民俗”,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写作要素,把整个单元创设了一个大情境“夸咱家乡风俗美”,在这个大情境中,把《北京的春节》一课设计为“家乡民俗之春节展”,分为几个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基于核心目标的设定、学生更真实具体的需求,整合单元内外的单篇教学,使单篇教学的各个目标均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由《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在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闫欣鑫老师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内容,确定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大单元以“编织七彩童话梦”为主题,设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童话品读会”“读写创作营”“故事新编展”。通过重组单元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分享自己品读童话的奇妙的同时,学习童话的构建方式,课内课外读写联动,创编独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童话故事。

      区教科研中心孙艳萍老师结合理论与实际,详细讲解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理解和设计构想。从大单元教学是什么?为什么进行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大单元的“大”指大立意、大格局、大视野,由此厘清几个相关概念“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单元整体解读做了详细分析。立足“单元统整教学”,思考单篇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纵横协同”的视角阐述了以整体的思维解读教材,以关联的视角理清要素,统整要素设计单元教学框架;通过单篇教学中的“点与线”的实践,单篇与单元的“面与体”的建构,一课一得施单篇课文语用实践;统揽要素、听说读写,纵横进阶促语文素养协同发展。

      刘永芳主任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大单元教学”来自哪里及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部分的第二方面是深化教学改革,有四个段落,分别是: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大单元是一种教学活动,主要的活动方式有主题化教学、项目式学习两种综合性方式。以具体案例说明怎样提炼主题,明确目标。

      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里收获。大单元视域下单篇阅读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我校教师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平台,也增强了老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让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

       冬之美,在于蓄势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和提升。我们将带着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继续思考,继续前行。

阅读 25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