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快到了,这些习俗和诗句,带孩子一起了解吧!

党媛幼儿园
创建于2024-02-23
阅读 4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都有哪些?

快带着孩子一起了解下吧!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而食之。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史料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闹花灯

民间谚语:“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闹元宵重点在赏灯,故又称为“灯节”。元宵节的花灯种类繁多,人们点灯祈福,观赏花灯。


猜灯谜

元宵放灯时,人们将写有谜语的彩条系在花灯上,看到的人皆可参与猜谜。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


吃元宵

元宵(或汤圆),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到了元宵节这天,大家会在街上游走表演。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正月十五耍龙灯,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元夜良宵,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诵优美的元宵诗词,在诗意中憧憬美好的一年。

不猜灯谜怎么能叫过元宵节?最后,和孩子一起猜猜灯谜,比比脑洞吧!

元宵灯彩,

映照着人间的烟火与团圆。

元宵佳节,全家团聚,尽享天伦。

愿天长地久,花好月圆!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阅读 4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