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友  与书相伴
——昌乐县西湖小学二年级教师读书分享会

西湖小学
创建于02-23
阅读 11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假期里,闲暇的午后,品一杯名茶,捧一本书。静下心来读书,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作为老师,读书更是必不可少,以前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今,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所进行的劳动好比一条大河,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来滋养它。如此,教师应该经常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博学,才能真正称之为老师!

高美老师说《爱的教育》一书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无不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由《爱的教育》的书名使人思考,爱是什么?意大利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魏香玲老师阅读了《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她认为高效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高效能老师具有三大特质:一是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待,二是一位杰出的课堂管理者,三是知道如何为学生掌握知识而设计课程。他们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智慧和爱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郑海霞老师读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让我们明白:合格的教师总能有个人见解,也会鼓励学生有属于个人的思考。教师不要怕下不了台——你的胸襟有多宽广,学生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大。

钟延红老师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一书中,“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让我们明确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所以说,欲成事,先修身。修身养性之法,莫过于读书!

刘康宁老师分享了一本小说《小巷人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发人深省:人生总有高有低,读过书的人和没读过书的人,人生的维度是不一样的,度过高峰期和熬过低谷期的方式都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厚厚的哲学史册,值得思考借鉴。

随着时代的变迁,焦虑已成为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宿命。如何拥有一颗淡定的平常心,从容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成为当今社会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张旭老师寒假期间读的罗金编著的《不焦虑的活法》一书告诉我们只是一种启迪,一种指引,指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不会再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变得焦虑不安。

徐凯老师分享的是《学记》,《学记》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书中涉及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法则。汉代的重要的经学家郑玄说:“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他说了两个方面,一是记述了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二是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和理论价值都十分显著。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时机。

陈红老师分享的《教了不等于学会了》,让我们体会到做一名好老师真的没有那么简单。教了,真的不等于学会了!为什么我们教了,而且不止教了一遍,为什么学生还是学不会呢?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教师要从注“教”到关注学会。保证一节课的质量,首先得考虑“去哪里〞,这就要求老师要设计好目标,目标不对,一切的努力都没有值;第二得考虑“怎么知道到哪儿了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好评价,有了评价才能保证学生“学会”;第三是考虑“怎样去?”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过程,这就是“教—学—评”一致性。

《教育的100种可能》是李镇西老师和他的36位学生共同演绎的教育故事。李老师笔下的这36个学生大多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而是身处不同岗位和职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中很多在当年是普通生甚至是“问题生”,但李老师认为每个孩子的花期不一样,他呵护、尊重、引导孩子们,体现了爱心教育、民主。通过阅读本书以及这半年来与二年级学生的接触以及发生的教育故事,张嫚月老师觉得爱与尊重,发现与引导学生对于教学尤为重要。

赵文丽老师分享的《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我们的教学将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确实需要对自己的课堂充满虔诚和投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育价值的传递。


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

阅读 11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