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教育不再难

陈振凯
创建于02-23
阅读 2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出夜市摆摊的爸妈,一边给客人炒着小菜,一边让儿子收拾桌子,一家人忙并快乐着;

      在工厂打工的妈妈把放暑假的女儿带进厂,一天流水线站下来,女儿累得站不住,却更心疼妈妈;

      花钱大手大脚的半大小子,跟着父亲去工地待一天,就明白原来300块钱这么难赚。

      把孩子关在家里吹空调,他永远不懂烈日下奔波的父母有多热;只和孩子谈他的事,他又怎么会知道爸妈的心里话。

      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就得让他们经历和我们一样的生活。

      当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当父母子女真正看到彼此的不易,“教育”这件事才有可能发生。

       今天早上劳动课,陆老师把学生劳动场景拍下来发到家长群去,家长看到后,很开心。

      我向陆老师建议:把图片也向学生展示,让他们看看自己,也告诉学生,家长看到,很开心。

      看完图片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她们思考:

1.这些图片展现了我们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2.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先让孩子靠近自己,教育不再难。

      如果总是把孩子挡在生活之外,那就别指望孩子体谅父母的不易。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组故事。

      第一个故事里,身为环卫工的妈妈接儿子放学后,让儿子陪自己扫了一会地。

      然后他们有说有笑地讨论着怎么去超市买打折的蔬菜,怎么去跳蚤市场买二手习题集,儿子从小跟着妈妈体验生活,乖巧懂事,学习刻苦。

      另一个故事里,同是环卫工的妈妈,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想买一部新手机,被拒绝后,便当众对妈妈口出恶言,拳脚相加。

      为什么相似的家庭,养出截然不同的孩子?

没有人生下来就知道生存的艰辛,也没有孩子天生就懂得父母的不易。就是因为女孩的妈妈从未主动让女儿参与自己的工作,平常只知道给钱,缺乏陪伴与交流。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就得让他们经历和我们一样的生活。

      网上有位爸爸分享说:

儿子读高一后,忽然反感读书,经常偷偷逃课去泡网吧。

     他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后来,他和妻子在一位心理医生的建议下,试着与孩子对话。

     起初,儿子赌气说要打一辈子游戏,之后又说想成为游戏开发员,过了几天,儿子又说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写写小说,画画漫画。

     这位父亲耐心引导,他对儿子说:

     “你想开发游戏,就得学习编程;你想写小说,就得有文学功底;不管做什么,都得从掌握基础知识开始,都得先进入大学校门再说。”

     没想到,这次谈话后,儿子竟收了心,同意回校读书,还和爸妈选定了将来的大学和专业。

      引导孩子看清梦想,调动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才是最佳的劝学方式。

阅读 2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