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从预防开始

西空二幼保健室
创建于02-22
阅读 7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也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

加之节后人口流动频繁

容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开学在即 从预防开始

这份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请查收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其病原体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

主要症状

      一般人在感染流感病毒后的主要表现有发热(一般≥38℃)、咳嗽、咽喉痛、流鼻涕、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头痛、寒战、肌肉酸痛。

传染源

      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主要为飞沫传播,也可经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致病力极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后人群无免疫力,极易引起流行。

防控措施

1.患病学生实行居家隔离治疗,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及咽痛症状基本消失后48h,经学校保健教师查验复课证明后返校。

2.做好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等室内环境消毒与通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捂住口鼻等。

3.患者和陪伴者应戴口罩,防止呼吸道感染,并且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4.无接种史的,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提高免疫力。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公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要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主要症状

      诺如病毒最典型、最重要的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时还伴有发热、头晕、肌肉酸痛、寒颤。

传染源

      传染源为已感染诺如病毒的患者、隐性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没有出现症状)及健康的诺如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

      所有人都可能被感染,其中5岁以下幼儿和50岁以上老人更为明显。5岁以下人群感染在冬季高发。

防控措施

1.患病学生实行居家隔离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经学校保健教师查验复课证明后返校。

2.发生在园在校呕吐时,及时隔离患儿,清理患者呕吐物及粪便时须戴上口罩和手套,事后须再洗手。

3.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衣服、被子、地板等表面要用含氯消毒剂清洗、喷洒。用来清洁、打扫的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4.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的患儿,应尽早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传染的机会。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防控措施

1.对于所有确诊的患病儿童必须严格按照发病后2周时间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10天。

2.部分病例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照手足口病进行隔离治疗。

3.手足口高发季节学校或托幼机构应加强排查工作,坚持每日晨、午检,增加排查次数,每日对所有在园儿童逐一检诊,及时发现疑似患儿,并追踪就诊结果,家长应及时将就诊结果告知学校或托幼机构。

4.做好洗手和消毒工作,保持教室、居家空气流通,督促儿童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5.流行季节避免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病儿童。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

主要症状

      潜伏期为10~24天,一般为14~16天。前期出现畏寒、低热、头痛、咳嗽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特征性斑丘疹、水疱,常伴瘙痒,1~2天后结痂,1周后痂皮脱落愈合。皮疹分布以躯干最多,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各期皮疹常常同时存在。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源,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

易感人群

      主要发生在1~10岁的儿童,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0%以上;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防控措施

1.对于所有确诊的患病学生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2.按程序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的预防措施。

3.保持教室、寝室等室内环境空气流通,教室内可适当拉开课桌间距,并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打喷嚏捂住口鼻,防止空气飞沫传播等。

4.流行期间学生避免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主要症状

      潜伏期14~25天,多数患者无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传染源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约2周时间内,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具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

      以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易感人群

      主要涉及学龄儿童,以春、冬季为主。

防控措施

1.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动员没有免疫史的儿童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

2.隔离至发病后14天。

3.流行期间避免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若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家长及时携学生到正规医院就诊。

4.保持教室、寝室空气流通,并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打喷嚏捂住口鼻,防止空气飞沫传播等。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一览表

早发现、早报告

早诊断、早治疗

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阅读 7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