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年味垣曲·甲辰初二·回娘家
垣曲的风俗,女子出嫁后,每年正月初二回娘家。女儿、女婿带着带着被大包袱、小包袱裹,被大篮、小篮装着,过了腊月二十三大扫除,便开始张罗蒸跑亲戚的大馍馍。富裕的家庭,蒸的窝窝,大一些,困难的家小一些。带着儿女、孙儿走在回娘家的路上,这条路一直走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馍馍,带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叫窝窝。把面搓成长长的一条,转着圆圈从底部盘旋至顶部,像一座小山堡,硕大的蒸馍馍锅,架上三、四个中间空着笼屉,最后用盖子盖上,火烧旺旺的,比蒸小馍馍世间要长很多,锅底会放四、五个,亳捞砣(也就是残碗底),亳捞砣会在开水锅底,不停地翻滚声音清脆地传出来。烧火的一般都是小孩子,所以只听亳捞砣的声音,一旦亳捞砣停止声音,锅里就没水了,必须停止烧火。如果觉得蒸的时间不够,馍馍不熟,继续从锅一圈围着的布条上浇水渗入锅里。如果闻到了面香味,馍馍就熟了,可以挑开布条揭开锅盖,把窝窝放在提前洗好的席子上边进行晾干,然后放进太瓮里储存。
馍馍,带给娘家堂祖父、堂祖母,伯父、伯母,叔叔、婶婶的叫油谷絮,舅舅、舅母,姑姑、姑父,姨姨、姨父,以及娘家哥哥、嫂子,姐姐、姐夫,堂哥、堂嫂,堂姐、堂姐夫,姑表哥、姑表姐,姨表哥、姨表姐,都可以吃油谷絮。把面搓成长长的一条,左右盘旋而成,像一大坨牛粪。用面是窝窝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最少要占到两个笼屉的位置,让油谷絮可以宽容的放下。既是旺旺大火,只比窝窝时间稍微短一些时间,根据油谷絮多少决定放亳捞砣的个数。如同油谷絮一样,蒸熟了要妥善储存。
馍馍,带给娘家弟弟、弟媳,妹妹、妹夫叫糖角,或豆包,或者开口笑包,堂弟、堂弟媳,堂妹、堂妹夫,姑表弟、姑表妹,姨表弟、姨表妹也享受同样待遇。糖角里一般包的是红糖,防止糖加温后流出来,会在红糖里夹杂一些干面粉,用擀面杖碾碎红糖面粉。豆馅是头一天夜里用水泡,煮熟后用勺子,把小豆子碾碎成为面状,也有的添加糖精或者白糖,增加豆馅甜度。开口笑包,是蒸馍里最简单的,头一天晚上和的面,盖着被子,放在坑头,用时发的满是蜂窝眼。面起出来,把提前用擀面杖,碾成粉末的碱面、苏打粉,放在案板上,让面沾上后,使劲揉搓均匀。揉面是蒸馍的头一关,揉不好,馍馍会很丑陋,碱面会变成不等的黑点。碱面、苏打量要适当,多了变黑变硬,少了发酸难以下咽。揉好的圆圆面祺子,像拳头差不多,在对称的位置,按四条壕,然后从底部托起,双手托起转圆底部,放在篦子上,需要嗨了之后,再放入笼屉,上过蒸。这也是蒸馍必须的过程,没有经过嗨的馍馍,蒸熟后是死的。蒸熟冷却后,放入另外一个太瓮里,等待正月取出。其实,包是实心的开口笑。
馍馍,带给娘家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以及孙辈的孩子,叫兔娃馍馍。兔娃,一般亲侄子、亲侄女,讲究的人家,大哥的孩子,与二哥家的孩子,姐姐、妹妹的孩子,在大小上会有极小的差别,甚至是无法看出来的差别。普通人家,不愿意兄弟姐妹因为馍馍生了嫌隙,兔娃馍馍蒸的一样大,但是有亲侄子、侄女,堂侄子、侄女,亲外甥、外甥女,堂外甥、外甥女之分,亲的会拥有一个,比堂的大一个兔子头的兔娃馍馍。一般整好晾干后,放入另外一个小缸里,或者筛子里,或者布箩里。自己家最小的孩子,也会拥有一个兔娃馍馍。
进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的家庭开始,正月初二女子回娘家,带的是大盒糕点送祖父、祖母,小盒糕点、烟酒送父亲、母亲。煮饼、罐头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姨姨、姨父,哥哥、嫂子,姐姐、姐夫,堂哥、堂姐,表哥、表姐,饼干弟弟、妹妹,堂弟、堂妹,表弟、表妹,开始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现在,正月初二,回娘家的女子,带的东西,五花八门。从外地回来的,多是带着当地特产回来,孝敬老人,让亲戚朋友品尝的。北方的、南方的,西北的,沿海的……各种吃食,可以说应有尽有。北京的烤鸭、德州的扒鸡、西湖的茶点、云南的茶叶、四川腊肉、螃蟹鱼虾……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带不回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变得五彩缤纷,正月初二的礼物,也变得五花八门。有一种幸福,叫我回来了。
……199思思(王娟娟)……2024.2.11……甲辰正月初二……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