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在宁化的四天三夜

    1930年1月,为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闽粤赣三省“会剿”,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在阻击龙岩方向敌之进攻后,甩开尾追之敌,离开古田,取道清流、归化、宁化一线向江西进发。1月16日至19日,毛泽东率红军部队经过宁化境内,沿途广泛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传播革命思想,打击土豪劣绅,并以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作风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拥护。


● 传播革命思想

    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于1月16日途经清流林畲、归化西部的张地、大洋、林家山等地后挺进宁化境内,经青瑶、罗坊坝到泉上,驻泉下;17日经豪亨、新军、庙前、儒地、大岭抵水茜;18日经安寨、审家、管背大洋、坊坑、岩前入安远;19日经硝坊、营上、研里、蛇颈下、吴家向江西广昌进发。

    红四军二纵队在宁化境内,一路走来一路宣传:“红军是穷人自己的军队”“打土豪、杀劣绅”“取消苛捐杂税”“穷人过年不还债”“逼债者杀”“抬高谷价者杀”。红军战士如看到百姓慌慌张张走开,便及时解释:不要跑,我们都是穷苦人,穷苦人不打穷苦人。

    部队宿营泉下当天,在戏台召开群众大会,近千名百姓参加。红军先后捉拿了泉上的朱克斌、张恩炳、李绅德,水茜的黄荣权、邱禄珍、李良根,安远的李家贵、练朝景等土豪劣绅十余人,全部给予破仓分粮、没收财物或押解赎买;对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匪军卢占敖等二人进行镇压处决。

● 凸显红军纪律

    红四军纪律严明,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沿途群众有口皆碑。

    红军路过庙前,正逢圩天。由于百姓不了解红军,许多人听说兵来了,就跑得远远的。有一卖糯米煎丸的庙前人,落下摊点走人。红军部队开来时,一位战士向相邻摊点卖货人询问煎丸价格后,站在摊点旁负责收款,凡买煎丸的红军战士一一自觉付款,煎丸销售一空,钱币分文未少。该战士还托请相邻摊点卖货人代为看管好钱币,才放心离开。

    住水茜街上的黄松柏准备1月19日(农历12月20日)举办婚宴。红军战士来到他家,问黄松柏:“老乡,有米卖么?”他解释说:“准备后天请客,米没法卖。”红军战士便向他借一箩米,说晚上就还。傍晚,红军战士从地主家挑一担谷子来还,并在他家大门上贴上红纸条:此家请客,不住红军。黄松柏一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婚事继续操办,婚宴如期举行。


● 赢得百姓拥护

    红四军沿途宣传革命思想,爱护人民群众,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国民党军阀形成鲜明对比,百姓眼前为之一亮。

    红军进入泉上时,驻泉上的国民党卢兴邦部和保卫团恐吓老百姓说:“红军来了赶快跑!”许多百姓听后跑到山上去。土豪劣绅和伪军家属躲进土堡,大门紧闭。红军部队开到泉上一个叫“划桥头”的一片田地里休息,同时派出部分战士到百姓家宣传解释。有些百姓看到红军战士和蔼可亲,便不害怕了,上山叫回亲人,还将长梯子借给红军。红军战士架起长梯子进入土堡内,活捉土豪劣绅和伪军家属数人。

    红军对百姓秋毫不犯,百姓看在眼里,信在心中。大家纷纷腾出祠堂、庙宇等公房和自家厅堂供部队住宿。红军部队所到沿途,各地青年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当红军。泉上的曹汝学和邱水旺当即报名被编入红四军二纵队五支队十三大队,安远的黄世春、谢元三被编入红四军二纵队五支队十五大队第三班,水茜的邱世章等也同时加入这支队伍。当时曹汝学年龄小,为了参加红军,他机敏地把自己的年龄谎报为十六岁。在他再三恳请下,红军部队收下了他。

    1月19日,红四军二纵队从安远出发,经营上、吴家,翻越武夷山脉,前往江西广昌。在这次行军途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满怀信心,正逢农历元旦前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意盎然,写下了《如梦令•元旦》光辉词章: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原作者 张发金 编者整理时有删改)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