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雪了。
今天是正月十二,再过两天就八九了。早饭后,翻看微信,一首诗映入眼帘,来自滨河花苑群:
独站阳台观雪景,
银花翻飞似流萤。
老天最解民意好,
故降琼浆润苍生!
自古文人喜雪、咏雪。这首无题小诗,显然是赞美雪景的。
立春已过近20天了,气温忽高忽低。已说不准,这个冬季下了几场雪了,但作为大雪,应该是第三场。
雪落无声。第一场大雪,是在2024年2月1日,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二。虽有天气预报,但总是“误差较大”。当早晨预备晨练时,发现大地被白雪覆盖。微信询问上班的儿子,竟说济南那边没下。我很疑惑,但很可信。老家地处西北部的大王庄,二哥说那里的雪下得不大。次日,儿子开车走高速,返回莱城,也得到了验证。
我的别克车,停在兰馨园,积雪足有七八公分。据说,莱芜最大降雪达12公分。后来,看新闻报道,湖北一带,高速路上,众多车辆被困好几天,引发负面舆情。九岁上三年级的孙子,兴致勃勃,到我住处,要我帮他堆雪人。他说,这是他见到的最大的雪了。是啊,上个冬季不曾见雪,这应是二三十年来不多见的大雪。
此前,一家人都未提及期末考试。因为前段,孙子响应班主任提议,主动调座位到后排,而受周围影响,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一度着急上火,催促妻子找班主任,孙子却极力反对,承诺会好好表现。这天,当老师的儿媳近水楼台,早得信息,孙子的成绩在全班第一,也是级部第一。孙子以为是开玩笑,得到确认后,竟然兴奋了好几天。跟这场大雪一样,悄然而至,全家都是喜出望外。有雪的春节,更有韵味,孙子回到老家,一个劲地燃放鞭炮。
瑞雪无风。第二场大雪,是正月初六夜间。初五下午,天气阴沉,小雨中飘忽着雪花。晚上在永馨园的儿子家,接待亲家一行。送别客人,我和妻子留住一宿。翌日凌晨,我们六点半起床,下楼方知道路湿滑,车顶积雪足有十多公分。还好,雪层虽厚,但“虚空”,用塑料雪铲很容易清除。
这是一场真正的瑞雪,“无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近期气温回升,夜里下雪,落到地面便融化。白天放晴,交通基本正常,走亲访友未受影响。
节前,在孙子的坚持下,儿媳买了五菱汽车。这是一款微型电动汽车,无级变速,能坐四人。其环保节能,不占车位,停靠方便,优势明显。自从有了这辆车,俨然成了孙子的“御驾”和“专宠”。幸亏有了这辆车,节后雨雪天气多,母子两人走亲访友,来往穿梭,很是惬意。我们五口之家,奥迪、别克、五菱三辆车,高、中、低搭配,远行、近游、代步,功能齐备,任性选乘。此类家境,相信没有拖后腿,基本能与时代同行了。
这次是第三场大雪,有些反常。时隔六七天,又一次寒潮来袭,先降冰粒,再飘雪花,后是冻雨,整整一天一夜,持续时间最长。
昨天上午,孙子来到兰馨园。晚饭后,执意要下楼看雪。当时,凉风飕飕,天降雪粒,地面铺就一层冰粒。
孙子盼望大雪。今天一早,他从窗户向外看,有点失望,但雪花纷飞,还在随意飘舞。
下午,孙子做完作业,与奶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蒸馒头。
跟众多家庭一样,给孙子报了很多特长班。但从很早开始,孙子就喜欢“厨艺”。问他长大了干啥,总是回答当厨师。作为爷爷,每当听到他的志愿,就有点哭笑不得。我引导他好好学习,当个科学家。他摇头,说做实验会爆炸,有危险。原来,动画片《熊出没》中有个“天才威”,专门发明“高科技”,害人害己。
都说基因强大,但我家没人擅长厨艺。可孙子从小就能模仿,包水饺、煎鸡蛋、炒西红柿,有模有样。今天,跟奶奶揉面,做了花馍馍,他说这是跟姥娘学来的,很像那么回事。
此情此景,我想到了我的童年。那时候,每到寒冬大雪纷飞,家人就在为过年准备。母亲和姐姐们忙里忙外,蒸花馍馍必不可少,但那是为了“供奉”祖先用的。只有过了大年初二,我们才能“分享”。那时,家家都不富裕,日子过得紧巴,但年味十足。
五十分钟之后,花馍馍终于出锅,满堂飘香。看到自己的成果,孙子眉飞色舞。我用手机拍了图片,发到家庭群“永馨佳园”。孙子还不尽兴,用奶奶的手机,拨通视频,向妈妈炫耀……
黄昏时节,雪停了。再过几天,又一个节日元宵节将到来。只是不能确定,被誉为“正月十五雪打灯”的美景,今年能否呈现?
(2024年2月21日晚,张文轩作于莱城兰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