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每个孩子都有使用镜子的经历。当孩子们带着好玩、好奇的眼光去关注镜子时,他们会发现镜子原来长得很不一样,马路上、汽车上、幼儿园里,甚至医院里都能见到各种镜子……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主题中,我们将走进“镜子的世界”,去探究镜子的秘密。
游戏背景
下午带小朋友去户外活动排队时,刘禹江在走廊照镜子发现嘴巴上吃完火龙果的紫红色,王思远挤过来笑着说:“看你的嘴巴没洗干净。”随后大家一起在镜子跟前做鬼脸,于是带幼儿寻找幼儿园里的镜子,看到了走廊两边,以及走廊上方都有镜子,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绘本、图片、视频、幼儿带来的各种镜子多种形式认识镜子的各种形状及种类。幼儿于是开始探索镜子的秘密。
1.发现问题阶段
在知道镜子可以照见自己后,幼儿开始大胆猜想哪些物体可以成像?为了方便记录教师给每位小朋友发放了空的记录表,幼儿自由组合,一人想象周围可以成像的物体,另一人把描述的物体画出来,猜测可以成像的物体画“✓”,不可以成像的画“❌”,有的孩子想到的物体有限,发现幼儿遇到困难后,教师引导幼儿去户外仔细观察不同的物体。
猜想并记录那些物体可以成像
经验获得
在颜色浅、表面光滑的物体上,我们能看清自己。
幼儿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镜子可以成像的秘密,由此开始了对镜子的进一步探索。
游戏推进
(1)做镜面游戏:了解镜子的制作过程及成像原理,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的人的动作一致性。
(2)解并验证镜子的对称性,探究两面镜子的成像效果。
2.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探究镜子的成像特征
观察指导:幼儿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想,王思远、任书贤、白梓彤等小朋友搬了一张桌子来到走廊的镜子前,拿出软尺测量镜子中的自己与实际的高度,刚开始测量他的结果和实际差一个数,这时有小朋友发现他没有从脚底开始,发现这一点后王思远立马改正开始第二次测量。
经验获得:镜像里的事物左右会发生变化,而高度不变,上下不变!
问题分析:解并验证镜子的对称性,探究两面镜子的成像效果。
实践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幼儿把镜子立在书上,发现平面镜成像照出来一模一样的一部分。
解决方案探讨:再用镜子试着找一找残缺的图案,你有什么发现?
经验获得:这其实是由于镜子成像具有对称性,镜子可以把只有一半的东西变成一个完整的东西!教师鼓励幼儿搜集图案,观察镜子里的图案与实际图案的区别。
3.方案的执行
解决方案探讨:鼓励幼儿实际操作,通过多种方法探究镜子的对称性。
观察与分析:在拿到材料后,幼儿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把镜像中的图案画出来,但在想办法的过程中幼儿只能独自想出一种方法——将纸对折,透过光将另一半描出来,为此,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尺子、剪刀、画笔,将幼儿分成三组,让幼儿尝试用尺子、用剪刀剪下图案翻面画、对折找形状的关键点后用尺子连线这些方法,让幼儿动手体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介入,给幼儿做一部分环节的示范,最终,大部分幼儿都成功了,分享了自己的操作过程和遇到的困难,大家都很自豪。
4.分享交流
镜子有什么作用?
材料支持:镜面纸
互动分享:将镜面纸变换凹凸程度,制成简易凹面镜和凸面镜。在玩中学会了凸面镜成像是又细又窄的,凹面镜成像是又宽又粗的。
材料支持:深入了解特殊的凸透镜——眼睛
幼儿讨论:
王博浩:可以用水冲一冲,布子擦一下就干净了。
高鹤语:拿卫生纸擦一下就好了。
刘宇彤:可以拿湿巾纸擦。
幼儿开始第一次尝试,发现镜子还是起雾了,实验失败。但此时幼儿没有了新的想法,实验陷入僵局,于是教师带来了各种材料给小朋友分发下去,供幼儿实验操作,幼儿兴冲冲的开始第二次尝试,用花露水、洗发水,牙膏,护手霜,洗手液,洗洁精……进行实验,经过一番操作,发现抹上一层洗发水、洗手液、洗洁精之后,都可以让镜子不再起雾,实验成功!而其他的材料没有获得成功。
5.反思评价
在整个主题的有效推进中,教师充分利用环境、教学、自主游戏、个别化活动等学习通道让幼儿完成经验的自我建构。但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能力较小中班而言稍有欠缺,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出现了一定的固化,虽然活动过程中体验很新奇,玩得很开心,但幼儿发现总结能力也较一般,整个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一些细节和有价值的地方记录不够充分。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都有一些有意思、有价值的对话,但因为没有及时记录,导致之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反思时不能进一步思考,使得故事的深描不够。另外,还可以将此次课程中解决问题的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有试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