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程建设
——记2月21日上午石河子三中教育集团教师专业培训

阅读 746

(通讯员赵悦)昨日,石河子三中教育集团教师专业培训正式拉开帷幕。今日上午,教育局研培中心汪成燕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有关课程改革转型与实践的培训,从三个角度切入主题,全程节奏紧凑、环环相扣,使我们全体教师受益良多。

首先,汪成燕老师对于什么是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概念厘清。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就是指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方向、为目标。而这其中,“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核心”是相对一般素养的特殊性,关键必要。那么,这一建设是为了什么?汪成燕老师讲到:为应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组织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提出核心素养框架,例如OECD、欧盟、美国、新加坡与加拿大。而国际上具有最大共识的六个核心素养,也称二十一世纪新六艺(即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民主参与、合作与交流能力、自主发展和信息素养),其聚焦核心在于创新能力。在此全球背景下,中国也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13日,“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正式公布,包含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及十八个基本要点。最后,汪成燕老师概括: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要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从知识到素养”是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那么,这一课程建设的意义有哪些呢?在厘清了相关概念后,汪成燕老师谈到了这一课程建设对于国家、个人以及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就国家而言,核心素养对于国家至关重要,决定着国家命运。汪成燕老师以各国经济增长以及诺贝尔奖的对比,深刻说明了核心素养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个人而言,核心素养对个人重要,是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是我们每个人实现向上流动的三类重要竞争:中考高考——会做题、找工作——会交流、职场晋升——会创新、会合作。就教育事业而言,核心素养对教育重要,培养核心素养是教育转型的升级与深化改革的需要。目前,中国学生存在这些鲜明的弊病: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效率不高;不以“科学创新”为远大志向,分高志不高。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最后,汪成燕老师对于如何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展开三方面说明。第一,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是用来落实培养目标的、是培养目标的细化延伸。而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课程建设中,内容繁难偏旧、空疏无用,课程杂多,与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要求不相吻合,与核心素养不能精准对接,一些课程内容空耗时间。二是课程实施中,小学往往容易“泛化”,中学容易“窄化”,往往为考而教为考而学,不能开齐开足课程。三是课程实施中,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较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围绕学生发展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进课程多样化”,对此,汪成燕老师进行了举例说明。第二,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这提现在四个方面:教学目标上,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以素养培育为教学目标;教与学的关系上,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学习方式和路径上,从“坐而论道”到学科实践,构建实践型学科育人方式;知识内容上,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第三,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在对于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们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以温暖的心和聪明的脑为新时代评价标准。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听完汪成燕老师的演讲后,我深刻明白了成为一位好教师的不易,但我相信,真正的好教师将会永远行走在通向高远目标的康庄大道上。我们应不畏艰辛、偏向虎山行,与大时代融为一体,立志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教育工作者,愿意奉献一生去培育健康的身、聪明的脑、温暖的心三位一体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阅读 7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